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维护农民权益的制度思考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法律
- 简介:
- 该文通过对部分地区的数据调查及相关学理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农民土地权益维护的缺失,通过对此种现象所产生原因的适当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进而提出相关的制度性构建的设想及其在我国的运作流程,希望通过此种措施缓解我国当前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这个农业大国真正实现农民土地的有序流转,维护农民在此过程中的切身利益。
- 详细介绍:
-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变迁历程,就是这样一部鲜活生动的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民的生活不再局限于依赖土地的传统追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土地仍然是农民生存避绕不开的保障性话题。自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四次土地制度改革,最近的一次是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与该制度同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而今,这种土地政策的缺陷也逐步显现,为了改变这种种弊端,我国在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所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农村土地流转被提上议程,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这也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在这三年来,土地流转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土地流转过程中形式过于分散、程序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就如同一把悬在中国农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农民的权益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和重庆市相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社会调研,就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对农民权益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原因,并就如何有序促进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提出笔者的制度性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在目前土地流转的大环境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的合法权益面临挑战,本文正是为思考如何保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合法权益而进行阐述。研究思路通过调研报告并且结合其它的科研成果和一手调研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土地流转的建议。在文章具体内容的介绍上,本文还采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调研报告依托郑州大学“中国土地法律研究中心”的平台与资源,通过严谨的调研报告及其结合其它科研成果和一手调研数据,并客观结合当前我国相关法律实施状况,对土地流转、农民维权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说明。并通过相关国家、地区关于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科学的,先进的,独到的见解,并可以缓解因经济的高速发展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起的弊端。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文通过社会调研,认清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农民权益的损害。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深化实现“三农”政策,还可以缓解因土地流转造成的各种矛盾,这对于目前我国全力发展经济建设起到后勤保障的作用。
作品摘要
-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变迁历程,就是这样一部鲜活生动的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史。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民的生活不再局限于依赖土地的传统追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土地仍然是农民生存避绕不开的保障性话题。自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四次土地制度改革,最近的一次是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与该制度同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而今,这种土地政策的缺陷也逐步显现,为了改变这种种弊端,我国在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所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农村土地流转被提上议程,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这也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在这三年来,土地流转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土地流转过程中形式过于分散、程序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就如同一把悬在中国农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农民的权益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和重庆市相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社会调研,就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对农民权益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原因,并就如何有序促进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提出笔者的制度性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暂无,此项目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 [1] 茆荣华,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2] 徐勇,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2 [3] 韩立民,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及相关问题探析[J],齐鲁学刊, 2011.1,102-108页 [4] 董藩,土地经济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2 [5]丁关良,土地承包经营权基本问题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10 [6]李佐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9 [7]钱忠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续)[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9 [8]张坤,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J],金卡工程,2011.2,238页 [9]李明秋,王宝山,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研究[M],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4.2 [10]张晓山等,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9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照片图片、问卷调查、座谈会、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在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出现了众多学者来研究土地流转制度。其中姚洋、温铁军等对我国土地流转中的土地产权问题进行了研究。姚洋认为,土地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不可忽视。温铁军也认为,中国农村土地承载着农业生产与农民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而且随人口增加,这种双重功能正在演变为“保障重于生产”。文贯中、张曙光等对土地流转市场方面进行了研究。文贯中认为,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现行土地制度不应长期化。张曙光表示,我国土地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的二元分割,即两种公有土地,同地而不能同权、不能同价。要解决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产权的实施和保护问题,根本出路是在坚持两种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发展土地流转和土地交易,特别是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和交易,实现同地、同价、同权。张晓山、于建嵘等对土地流转中的农民利益的维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关注。张晓山认为,土地问题说到底是农民的利益问题。他主张要有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和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也要保障那些已离开土地的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于建嵘在《让农民行使主体权利》一文中强调,土地不应仅仅是一种生产资料,而应真正成为农民的财产。“如何让农民真正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并享受到因土地增值所获得的收益,不应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应是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国外学者对土地流转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研究土地交易制度方面。这是因为,在国外土地流转常常体现为“买卖、租赁、抵押”等土地交易行为。从学术角度来看,国外学者有关土地流转的研究集中在对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土地流转市场化研究和地租理论三个方面。奥尔森、约翰•彭德、等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土地流转市场化的研究上。威廉•配第、亚当•斯密、马克思等经济学家对地租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土地流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笔者联系最紧密的是最后一方面:科思、阿尔钦、费达等人对土地流转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阿尔钦、哈德罗•德姆塞茨(1973)对地权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费达(1991)认为农地制度也是由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构成的,产权的价值与农地市场的功能主要依靠一种正式明确和强制执行这种产权的制度,包括法院系统、政策、合法的农地调查、登记和公告的代理机构,同时还包括那些社会规范、信仰、习俗等非正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