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浙江景宁畲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课题研究着眼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进程中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一系列发展问题,立足于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各项共性问题的研究与对景宁畲族传统村落个性问题的探讨,采取实地调查、问卷、现场采访等形式对课题进行深化研究,进一步归纳在景宁地区先期规划设计实例中所获取的经验,最终总结得到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的内容及措施,以期能有利于景宁畲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并能作为今后同类工作的借鉴与依托。
详细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开,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互动趋势也愈为明显。但同时,城乡一体化难以避免的使得闭塞的传统村落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间接导致其村落自身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缓慢流失,村落文脉断层明显。浙江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营建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形成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文化特征的营造经验,蕴含着巨大的潜能。然而,由于景宁畲族处在浙江这样一个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大环境之下,景宁畲族传统村落更容易受到外来的侵蚀,导致其民族特色逐渐汉化,具有民族特色的村落和民居正在减少,大量传统民族民俗实物以及民俗习惯也逐渐消失。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研究如何在新农村建设有效保护及更新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景宁畲族传统村落,是具有时代意义并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精神以及浙江省提出的“生态立省”的口号相契合的。 课题论文首先从整体入手,概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内容、方法和框架,简要阐述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特性。通过对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与评估,深入了解了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形成过程、村落选址、村落环境特色及资源,以及外在的村落形态和内在表现的人文特征,同时建立系统的评估体系,对各个村落进行评级,筛选出具有保护与更新价值的村落。从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两方面着手,对景宁畲族传统村落概况进行分析和汇总。理论方面,课题研究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原真性整体性原则等三项保护与更新原则出发,加之产业的元素,得出“生态、人、产业、乡村四位一体化” 的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全新发展理念。以此理念为指导,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资料,归纳先期景宁规划项目的的实践经验,论文从生态资源、传统文化、村落格局、建筑形态四大块出发,分项对畲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所包含的大致内容与对应所应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论述,其中每大项又根据实际内容而划分为若干小项,内容涉及村畲族村落的各个方面,包括村落文明的非物质遗产与物质遗产,整体村落规划与人居环境的保持与更新,以及对传统民俗的延承与对未来发展的规划等各项内容。在提出畲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相关内容及措施时,我们力求使得规划方案既能满足现代人关于物质经济上的需求,大力恢复和发展村落经济,同时又能保证传统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通过采取更新与保护的措施,使得传统村落的逐渐消逝的优秀文化与建筑式样焕发新的生命力,努力调和保护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经济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又是一个更新和保护二者矛盾统一的过程,而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是一项历史所赋予建设者们的社会责任。本课题研究意在通过由条理明晰的阐述,系列成果以及结论的提出,为该领域的调查研究者提供借鉴与有益的参考,并对景宁畲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有所指导和依托,也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提高,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模式的必定会有更深远的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也会更上一层楼。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景宁的许多畲族传统村落还保留着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我们调查研究是使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生态资源、传统文化、建筑风貌等得以有效保全并得以延续;使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相协调,促进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村落形态的同时,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在保护村落的自然格局形态的同时,结合当地生态优势,保护与开发并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课题基于详实的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规划设计实践,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进性:本课题立足于我国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趋势,且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相契合,顺应浙江省“生态立省”的战略。 独特性:我国在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研究方面较为薄弱。通过与国内外类似村落的比较学习,我们的研究课题试图在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方面提出基本问题的解决范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对于今后畲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其次本项目的研究是对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研究的补充,对于如何使畲族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和弘扬其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畲族传统村落建设的各项事业,达成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建设也受到极大的重视,不仅各项工作有了可借鉴的保护与更新实例,而且直接惠及各畲族传统村落。

作品摘要

我们具体从生态资源、传统文化、村落格局和建筑形态这四方面提出了对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的内容及措施。在维持景宁畲族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对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大力改善内部功能设施。在不改变原有景宁畲族传统村落风貌的前提下,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使其与现代文明相适应,在传统村落的不断建设、发展中传承下去,并焕发新的活力。由于现阶段对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的研究环节较为薄弱,这就更迫切要求我们对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对景宁畲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发展,同时也可作为对今后同类工作的借鉴与依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获省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获校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朱晓明.试论古村落的评价标准[J] .古建园林技术.2001.4 [2]田建文、宋衫岐、安志远、贺军亮 主编.村庄改造、整治与保护[D].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1 [3]陆元鼎、杨新平.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C].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4]刘伯英、罗德胤、李匡.长城脚下 宦地人家——北京怀柔宦地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施与思考[D].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 [5]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D].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9 [6]金兆森.农村规划与村庄整治[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7 [7]覃永晖、吴晓、王晶、管益敏、姚玲玲.新农村建设整治规划原理[D].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9 [8]张建、赵之枫、郭玉梅、禹永石.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1 [9]葛丹东.中国村庄规划的体系与模式——当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与技术[D].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2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研究现状: 在新农村建设问题上,外国的许多经验与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瑞典的农民合作组织,瑞士的农村建设及农业政策调整,新西兰农业合作社,德国的农村综合发展新思路、以城镇带动乡村促进农村发展、政府补贴农业社保联合总会造福农民,荷兰完善的农业知识普及网络和农业合作组织,加拿大“农业协作伙伴计划”等等。此外,国外对传统建筑、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是不断发展、演进的,经历了从重点保护到普及保护;从典型个体保护到群体保护;从保护单一要素到保护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文化遗产;从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变。通过对国外整体研究方法的类比,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归纳出新的适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方法,尤其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不断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品。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优势产品来带动村落建设。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拉开帷幕,随后地区性民居建筑研究也开展起来,对各地区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居做出了探索性的研究,但注重于对即时的微观的传统村落单位进行研究。而且,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对于传统村落在村落格局的破坏和文化传统的流失现象,研究并不到位。并且,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角度开展乡村规划的研究,对于社会基层的乡村地域而言,其视角过于宏观,尚缺乏梯度递进的分层研究,在具体的建设指导中也就相应地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对于景宁畲族传统村落而言,其民俗文化、传统建筑等的研究这块尚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保护与更新体系,基于此我们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