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高校青年自组织:群体与实践——基于组织行为学视域的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在获取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质量、品质、形式等方面日趋多样化。截止目前,高校青年自组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甚至对社会传统组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且高校青年自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乃至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研究,以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为当前高校、党、共青团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详细介绍:
该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反映了我国高校青年自组织现状,高校青年自组织形成的原因、特征、存在的问题;设立了高校青年自组织兴起的社会动因、主体原因、网络因素及其客观因素等为影响因子层,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通过交叉分析、描述性分析对样本进行了定量化数据处理与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来揭示高校青年自组织种类、群体状况、组织结构、价值理念、运行特点、活动形式等内在的关联度;对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建议与对策;一、自组织本身要增强其与外界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二、按照社会组织的一般发展规律健全自组织的管理制度,发挥好核心人物的领导作用与影响力;三、与政府合作建立自组织基金,争取获得社会资助,保证活动正常开展;四、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或是从立法的角度更好地引导高校青年自组织;五、将自组织纳入党团组织指导范畴;六、社会应当正确认识,区别对待。对那些宣传先进思想、满足学生正当需求、促进校园文化正当发展的青年组织给予支持。对那些抵制政府、学校甚至破话正式组织的自组织要及时纠正,消除其负面影响。

作品图片

  • 高校青年自组织:群体与实践——基于组织行为学视域的调查报告
  • 高校青年自组织:群体与实践——基于组织行为学视域的调查报告
  • 高校青年自组织:群体与实践——基于组织行为学视域的调查报告
  • 高校青年自组织:群体与实践——基于组织行为学视域的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1.紧跟和落实团十六大以来对高校青年自组织调研工作要求,探讨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现状,为团工作和学生工的开展作提供参考。2.近两年高校青年自组织蓬勃发展,该文撰写旨在通过实证调研,总结高校青年自组织群体和实践情况,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基本思路是:实践—理论—实践;即由蓬勃发展的自组织实际情况到实地调研、总结问题,再更好地用来指导高校青年自组织工作开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问卷法与访谈法、实地调查与网络调查三个结合的调查方式,科学合理; 先进性:调查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交叉分析和描述性分析,结合社会观察和文献调研,使其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独创性:独创从管理学下的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高校青年自组织特定群体的系统性进行研究,改变国内对其研究从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研究角度或切入点。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作品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应用性和现实性。加强对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研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特有的积极作用,是当前高校为党、共青团做好青年工作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能推进新时期党和政府全方位做好青年工作,为共青团改进和加强青年工作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这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以及团结带领青年学生为改革、发展、稳定作贡献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品摘要

高校青年自组织是当代青年表达自我思想意识诉求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健康有序发展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稳定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该文在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之上,采取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总结了我国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校青年自组织形成的原因、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量化处理与分析,揭示了高校青年自组织种类、群体状况、组织结构、价值理念、运行特点、活动形式等内在联系;研究了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特征、发展趋势;在以上调研基础之上,对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实践提出相应的建议:增强自组织与外界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完善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组织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更好地规范高校青年自组织;设立自组织基金,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将自组织纳入党团组织指导范畴;正确认识、区别对待不同的自组织。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省级“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一等奖; 2.学校2010年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

参考文献

[1] 王剑俊,高永良.浅析高校青年自组织兴起的原因[J].中国校外教育,2010(8):11-12 [2] 高永良.高校青年自组织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5):44—46 [3] 韩流,张彦.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106-109 [4] 杜兰晓.高校青年自组织问题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5):74-76

调查方式

1.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调查对象以高校为单位,把全国高校划为五个区域,在各区域内随机抽样。 2.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以问卷调查为主。 3.实地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以实地调查为主。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对这一课题研究现已相对成熟。我国对高校青年自组织这一新兴课题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开始于2007年,也缺乏研究深度、广度薄弱,理论研究大大落后于日益蓬勃发展的高校青年自组织实践。截止2010年底,金武州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研究青年自组织的现状与发展,并就如何管理好青年自组织提出建议;同年,王剑俊、高永良从社会因素、个体因素、网络因素剖析了高校青年自组织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个体因素是催生青年自组织的内在动因,网络的普及是青年自组织迅猛发展的关键性条件;高永良通过对浙江省6所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调查显示高校青年自组织从其成因和表现形式上看,大致可分为兴趣爱好型、情感交流型、学术研究型、公益服务型、利益互惠型五种。指出共同的兴趣爱好是大学生加入青年自组织的最主要动因,高校青年自组织规模以小群体居多,人数大多在100人以内,网络在青年自组织的运行中主要发挥论坛讨论和提供功能性服务两个方面的作用。此外,有些研究者指出:高校青年自组织具有不稳定性,其成员流动性大,经常处于老退新入的状态。同时,如何有效解决经费问题是高校青年自组织发展中要解决的最大困难;韩流、张彦对高校青年自组织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连接纽带、组织程度、活动空间和政治敏感度等四个维度对高校青年自组织进行类型学研究,指出加强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应该遵循合法性原则、接触性原则、差别性原则、情感投入原则等四大原则。 综上述,我国高校青年自组织研究内容集中在高校青年自组织基本现状、类型、存在的问题等层面,而对影响高校青年自组织内在因子及其关联度等深层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仅用描述性的定性研究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成果主观性过强。此外,高校青年自组织研究视角局限于社会学、法学等角度,而从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方面研究尚缺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