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宁波港城关系的研究与思考
小类:
社会
简介:
宁波港城发展过程中,其关系不断演变,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今天,如何进一步认识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内涵、功能定位及建设路径,进一步认识港城发展的互动机理,对更好地推进港口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近十年的宁波港城发展相关资料,对宁波港城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量化分析,并进行预测,提出展望:调整港口政策,发挥其带头作用;调整产业政策,提升产业联动发展水平;调整城市发展规划,优化空间结构。
详细介绍:
本文便以港城关系作为切入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宁波港城关系的现状及趋势。本文数据数据源于宁波市统计局,首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系统预测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得出相关社会研究的模型,由过去近十年的相关数据对此模型进行检测并作出相应改进,来预测当前环境下今后五年港城发展的趋势: 定性分析港城彼此的影响因素: 一、港口规模、港口货物结构、港口辅助业、集装箱吞吐量等对城市发展(城市就业问题、GDP、居民消费指数等)的影响。 二、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对外贸易、城市发展规模、城市软坏境等对港口发展(泊位数、货物吞吐量、内河航道里程等)的影响。 从四个角度定量深入分析: 1、宁波港口的发展对宁波城市的经济推动作用 采取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剔除多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及信息重迭,能够有效地对港口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 2、宁波的港口规模、港口货物结构与宁波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关系。 首先采用灰色预测,选取2005-2009年数据,预测接下来五年的数据。 3、宁波港港口增长模式分析 选取对应的要素,采用“贡献度”模型分析。 4、宁波港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互相影响 采取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法计算城市和港口的综合值,对两个综合值进行相关度分析。 通过对港城关系的研究,科学地预测出港口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发展趋势,方便政府作出相应的政策改变,调整港口结构与城市规划。 一、城市方面: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GDP稳定增长,通过港口为媒介,招商引资,使城市的软件硬件各有提升,全面发展。 二、港口方面: 港口制度创新、港口管理体制整合、运营模式重组和监管运营机制协调等策略实施 ,构建新型综合性港口 最终使港城关系达到最优化,而且,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要求,作出相应港城发展决策,应时而前进。大大增强港城关系的鲁棒性,促进宁波和谐发展,为宁波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做贡献。

作品图片

  • 宁波港城关系的研究与思考
  • 宁波港城关系的研究与思考
  • 宁波港城关系的研究与思考
  • 宁波港城关系的研究与思考
  • 宁波港城关系的研究与思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港口城市大都有港兴城兴、港衰城衰的发展历史,而宁波是极具特色的港口城市,为充分展示城市特色,发挥港口对本城市的最大效益,使两者达到和谐可持续发展。本作品具体从以下两大点探究港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 一、港口规模、港口货物结构、港口辅助业等对城市发展(城市GDP、居民消费指数等)的影响。 二、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发展规模、城市软环境等对港口发展(泊位数、货物吞吐量、内河航道里程等)的影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数据源于宁波市统计局,首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系统预测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由近十年的相关数据对此模型进行检验并作出梯度改进,来预测当前环境下今后五年港城发展的趋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以方便相关部门调整港城发展的战略方针,达到城市可持续和谐发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港城关系的研究,科学地预测出港城的互动发展趋势,方便政府作出相应的政策改变与港口结构的调整。 一、城市方面:缓解就业压力,促进GDP稳定增长,通过港口为媒介,招商引资,使城市软硬件各有提升等。 二、港口方面: 港口制度创新,港口管理体制整合,构建新型综合性港口。 最终使港城关系达到最优化,促进宁波和谐发展,为宁波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做贡献。

作品摘要

挖掘港口的潜力,通过发展港口经济带动港口城市的全面进步发展,同时又让城市的发展为港口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最终达到两者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宁波等沿海城市的发展亦是如此。由于宁波港城发展过程中,其港城关系在不断演变,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今天,如何进一步认识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内涵、功能定位及建设路径,进一步认识港城关系的特点与趋势,进一步认识港城发展的互动机理,对更好地推进港口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近十年的宁波城市与港口发展相关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宁波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近些年宁波城市发展主要依赖于自增长效应发展,港口对城市的推动力逐年减弱,城市发展落后于港口的发展,港城一体化发展规模还没有建立同步发展的结论。并用灰色系统模型对港城关系进行预测并提出展望:调整港口政策,发挥港口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带头作用;调整产业政策,提升产业联动发展水平;调整城市发展规划,优化空间结构。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宁波市港城研究基地认证 校赛社会类一等奖

参考文献

《浙江省宁波港港口规划(1961-2008)》 宁波市志以及宁波市档案馆 《宁波市统计年鉴2008》 2008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彭放,数学建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张萍、严以新,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河南大学交通学院,2006. 李洪华、包宗顺,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李南、刘嘉娜,临港产业集群的经济特征与国际经验[J],水运工程,2007(5). 杨玉生,港口发展与沿海经济[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0.

调查方式

■走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西方国家对港口与城市系统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港口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包括英国地理学家伯德的“港口通用模型”,堪称关于港口与城市空间联系的最早探讨。这一时期有关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的主要文献,大部分收入以下两本著作。一是霍依尔和希令编著的《海港体系与空间变化》,二是霍依尔和平德编著的《港口工业化与区域发展》。而滨水区再开发是港城关系发展中的最新阶段。 (2)港口与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研究,港口城市发展单因子动力模型塔夫一莫里尔一顾尔德模型开辟了现代港城发展动力模型研究的先河(Taaefetal.1963)。该模型突出表明,导致港口区位空间格局发生变化的要素,侧重考虑交通因子,故称之为港口城市发展单因子动力模型。 (3)港口对城市经济影响,在港口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研究中,西方学者往往针对某一特定港口,从历史轨迹或横断面角度分析该港口相关活动对城市产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经济效应,以此作为政府、港航部门有关港口管理决策的理论依据。我国学者对港口城市体系、港口城市布局的研究国学者对港口城市体系、港口城市布局的研究国内关于港口与城市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黄盛章的《中国港市之发展》首次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近2000年来沿海港口城市的布局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从这以后,涌现出一大批此类学者。郑弘毅的《港口城市探索》一书首次系统阐述了港口城市的核心问题是港城关系。张培林揭示了港口布局层次性的规律,分析了港口布局层次形成机理和经济性,指出港口布局层次性是由货主、港口、船舶和地区开发等经济利益协调发展的内在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王志明以盐田港和深圳地区为例,从定量角度研究了港口对城市经济贡献度。进一步论证了“港以城兴、港为城用”的观点。 当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宁波港城关系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关系研究。故需进行定量地相关研究,来挖掘宁波港口的潜力,通过发展港口经济带动港口城市的全面进步发展,同时又让城市的发展为港口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最终达到两者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尤其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今天,如何进一步认识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内涵、功能定位及建设路径,进一步认识港城关系的特点与趋势,进一步认识港城发展的互动机理,对更好地推进港口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