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80后”:表象与真实—— “80后”家庭行为观念与媒体建构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通过调查数据实证考察80后已婚青年在事业、婚姻和生育、父母关系、理财问题上的行为与观念。对照媒体相关的报道,来判断媒体对80后形象的建构是否与事实相符。研究发现媒体描述的现象,只是个别存在于80后中,但在80后已婚青年中,不是普遍存在。在对媒体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初步概括出其报道80后时的特点与框架,即是族群化、特殊化、标签化,且时常有题文不符。最后结论是媒体对80后的报道存在偏差。
详细介绍:
社会对于“80后”,尤其是“80后家庭”的认知绝大部分来自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媒体在建构“80后”,特别是“80后家庭”形象在不同程度上倚赖于媒体各自的观念框架。现有对“80后”的研究中,一般都以框架理论为支撑,从对媒体文本的分析入手,总结出媒体建构怎样的“80后”形象;而对于媒体建构的形象是否符合现状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往往通过若干案例来佐证,要么受限于媒体把关人的“框架”和价值观,要么流于主观的判断,都难以具有说服力,并客观地察见“80后”的现状。基于实证调查进行分析总结的研究,目力所及,鲜有尝试者。为了避免此类研究的缺憾,“80后家庭行为与观念研究小组”设计此次调研,并提出了如下的研究思路假设。 该项研究基于以下假设: 1、比起其它群体,80后在职场中更会轻易转换工作,为了工作隐瞒婚姻状况。即80后群体存着“跳槽”,“隐婚”的现象。 2、80后群体对待爱情与婚姻的责任感不强,他们从恋爱到结婚的时间短,婚姻基础不稳定,“闪婚”,“闪离”现象严重;对传统的结婚后“传宗接代”的观念意识淡薄,更多的80后夫妻选择不孕育;80后性观念开放,有婚前性行为的经历或曾有多个性伴侣。 3、“啃老族”盛行,父母用积蓄为80后子女买房还贷,80后群体却少给父母赡养费。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骄纵,普遍80后已婚青年与对方父母关系紧张。 4、80后已婚青年大都注重享乐,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现象严重,理财意识不强,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5、新浪网新闻中心对80后家庭的报道并不完全属实。

作品图片

  • “80后”:表象与真实—— “80后”家庭行为观念与媒体建构研究
  • “80后”:表象与真实—— “80后”家庭行为观念与媒体建构研究
  • “80后”:表象与真实—— “80后”家庭行为观念与媒体建构研究
  • “80后”:表象与真实—— “80后”家庭行为观念与媒体建构研究
  • “80后”:表象与真实—— “80后”家庭行为观念与媒体建构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媒体对反映社群现状时可能存在偏差,公众对社群的错误认知会带来潜在的社会矛盾。 媒体在建构社群形象时,在不同程度上倚赖于各自的框架,往往使用“据调查”、“据发现”等一些模糊的字眼,现在部分社调类论文也基于媒体生成,显得不够客观。 本调查分三步骤 一、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二、媒体文本内容分析,三、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得出结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取“80后”家庭这一独特群体进行研究,更具典型性、针对性; 2、将实地调研的现实状况与媒体建构的形象进行比对,更科学、更能反映真实,将对现实产生极大的指导作用。 3、跳出大学社会圈,进入多层社群的社会圈中进行抽样调查,摒弃过往高校社调的诟病。 4、中国是以省为行政划分,同时省会的发展趋势状态与社群层次比例趋同,所获取随机样本状态社群代表性接近。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课题组采用实证调查的方式对“80后”现实家庭行为与观念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新浪新闻中心为代表,抽取样本,察见媒体对“80后”的报道倾向,通过二者的对比研究,得出结论。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更真实地反映现实中的“80后”家庭,从而为现实的社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最终维护社会安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中国。

作品摘要

“‘80后’家庭行为与观念调查”重在通过实证的方法考察“80后”已婚青年在事业、婚姻和生育、和父母关系、理财问题上的行为与观念。并比照新浪网新闻中心关于“80后”的报道,来判断媒体对“80后”形象的建构是否与事实相符。研究发现,跳槽频繁的现象、“闪婚族”、“闪离族”、“月光族”、“啃老族”不同程度上存在于“80后”中间,特别是“80后”已婚青年中,但是并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课题小组对新浪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初步概括出其报道“80后”时的特点与框架,即:将“80后”族群化、特殊化、标签化,且时常有题文不符的现象。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新浪网对“80后”的报道存在偏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暨南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1] 皮埃尔•吉罗:符号学概论[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 (美)Todd Gitlin: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3年版 [3] 曲长文:框架理论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 黄洪基、邓蕾、陈宁、陆烨:关于80后的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9(07) [5] 梁译尹:对《纽约时报》网站关于三鹿事件报道框架的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6] 张楠:从框架理论看国内媒体对“非典型肺炎”的报道[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7] 李宏利.传统价值回归分析:以70年代青年人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2008(2) [8] 杨莉明:“非主流”与“火星文”的一代——“90后”网络媒体形象初探[J].中国青年研究.2009(8) [9] 江芳俊:由“鸟巢一代”看对青年的标签化认识[J].中国青年研究.2008(8) [10] 向东:“90 后”亚文化解读[J].科教文汇.2009(12) [11] 张成斌:大众传播与社会形象塑造[J].青年记者.2001(04) [12] 王芳:主流媒体上的“80后”形象研究[J].青年研究.2009(3) [13] 罗公利,刘传华,许志:“80后” 大学生科学评价方法论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8) [14] 高中建,孟利艳:“80后”现象的归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 [15] 新浪新闻中心[E]. [16] 70后[E].百度百科2009年10月17日. [17] 90后[E].百度百科2009年10月17日.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通过文献综述,课题组发现,在有关媒体对“80后”群体社会形象建构的研究中,有着以下的特点: 首先,以内容分析为主。研究者多以媒体的报道为文本,从而总结出80后在媒体建构下呈现出的代际特征。 其次,以纵向比较为主。“80后”这一概念本身就是纵向思维的产物,即把80后生人同“70后”,甚至“50后”、“60后”比较,然而对于某一群体的考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历史的维度,也应该在当下进行横向对比。目前的研究多是把正值青年的“80后”与父辈的青年时代进行比较,而鲜有研究在21世纪的共同背景下,父辈和“80后”各自呈现的社会形象。 再次,以整体研究为主。即学者在研究“80后”的社会形象以及形象建构时,是把“80后”作为整体进行宏观考察,而很少将之细分为“80后”家庭、“80后”女大学生、“80后”农民工等等具体的社会群体。 最后,以分析媒体报道个案为主。纷繁复杂的研究中,考察“形象”的多,考察“行为与观念”的少,研究“媒体建构结果”的多,研究“社会群体现状”的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