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联合国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传承人培养现状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黎锦是黎族文化中的瑰宝,在海南本土文化中是比较有特色的,它对当下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旅游文化开发具有其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本文对黎锦传承人现状进行调查,指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详细介绍:
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海南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界的“活化石”、黎族的“甲骨文” ,黎锦技艺是一项纯手工技艺,黎族妇女通过简单的纺织工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织出华美的黎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黎锦传承人是黎锦保护传承过程中的载体,他们是黎锦得以传承至今的“生命线”,但是,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浪潮冲击下,黎锦传统手工艺生存空间变得狭小。有鉴于此,2006年黎锦传统手工技艺成功申...(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联合国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传承人培养现状调查
  • 联合国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传承人培养现状调查
  • 联合国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传承人培养现状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一,让社会各界了解黎锦传承人培养工作的现状和意义,呼吁大家共同参与解决黎锦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二,为了促进海南省的非遗的传承人研究,这是目前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基本思路:一,通过文献资料了解非遗、黎锦和传承人等相关的内容和涵义;二,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目前海南省黎锦传承人的传授方式、代表人物以及面临的问题;三,再结合文献资料并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在调查过程中,应用了文献调研法和实地调查法。先进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近年出现的热门话题之一,对于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传承人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独特之处: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目前并没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传承人培养方面的调查报告出现,填补了传承人研究的空白,具有其创新意义。我们所写的这篇论文是我国第一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传承人培养方面的调查报告。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面对黎锦传承人培养面临的种种问题,本调查报告通过对黎锦传承人现状的实地调查,提出了九点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现实意义:它对当下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对旅游文化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品摘要

黎锦,即黎族人民通过“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纺出的织锦,它是黎族悠久历史和智慧的象征。2009年10月,“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方面说明了黎锦的价值和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黎锦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而要保护好黎锦使之不至于失传,搞好传承人的培养就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海南省的黎锦传承人培养却存在着种种问题。笔者通...(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获得第五届“挑战杯”海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一等奖。

参考文献

[1]胡亚玲.海南黎族风情[M].海南出版社. 2006: 7-8. [2]符桂花.黎族传统织锦[M].海南出版社.2005:25. [3]赵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7. [4]王学萍.中国黎族[M]. 民族出版社.2004:238. [5]王愉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濒危”? 复杂难学 基本内传[J].新民晚报. [6...(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查阅相关文献、网上搜索、个别交谈、统计报表、照片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它的保护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早,保护意识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块领域研究成果较多,他们已成功地探索出一些经验,他们通过国家投资、社会化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发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现在已经逐步走向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