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对浙江杭、宁、温、嘉四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调查与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项目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焦点问题——身份转型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浙江杭、宁、温、嘉四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主观认知调研,运用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从两个层面,即个人意愿与政府意愿;三个维度,即主观认知、政府决策、社会管理;四种身份转型类型探讨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的决策相关影响因素。
详细介绍:
对中国社会转型而言,既面临复杂社会转型任务,又面临体制转轨使命。目前,中国有654个城市和19322个建制镇。而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而真正具大规模社会转型意义的特殊群体就是新生代农民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打工无前途,回乡没意思”的现实,这一群体在自我身份认知上产生深度不明确,一方面他们的社会身份是农民,但又长期生活在城市;另一方面,他们的职业身份是工人,但又...(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对浙江杭、宁、温、嘉四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调查与研究
  •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对浙江杭、宁、温、嘉四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调查与研究
  •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对浙江杭、宁、温、嘉四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调查与研究
  •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对浙江杭、宁、温、嘉四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调查与研究
  •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对浙江杭、宁、温、嘉四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调查与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课题从主观认知、政府决策及社会管理三个维度,结合个人意愿和政府意愿得出的四种转型类型探讨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的决策相关因素,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环境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文献法与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单一研究方法带来的局限性。 2、采用一手调查数据,真实可信;并运用Logistic回归及联合决策模型将“决策”这一主观问题客观化,具有科学性,且模型的拟合度好。 3、以往研究多关注农民工生存状态,本研究将视角转向发展问题上,抓住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进行探讨。结论对政府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有一定借鉴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基于第一手调查数据分析,可有效反映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定位及转型意愿。 2、有利于政府了解和把握新生代农民工对户籍的态度,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3、为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身份转型提供户籍松紧程度的有效信息。

作品摘要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51.5%。中央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战略提到重要位置,标志着城镇化进程向历史新高度进发。如何积极稳妥、有序规范推进城镇化,使大量“农村人”成为“城里人”,而城镇化的实质正是如此。中国城镇化水平与现代化水平相比明显滞后,更滞后于世界水平。因缺乏科学规划及管理,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引发环境资源矛盾加剧。因此,必须有效引导城镇化。如何引导与帮...(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2011年5月获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发表《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困境》2011年第22卷第01期《农村经济与科技》。此文获省社会心理学会优秀论文奖。 3、《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决策相关影响因素》调研报告获市社会劳动保障局认可。

参考文献

1、样本量大、选取城市具有较强代表性。调查选取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较为集中区域,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1941份,回收率97.05%。在取样方法上考虑到对象年龄段、性别、职业等特征,覆盖面广。一是前往不同规模、行业、社会背景的代表企业如雅戈尔、松下电器等。二是将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社区作为发放重点,如杭州邻里社区等。三是选择人口流动性较大的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同类研究存在样本量小,...(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研究采用田野走访、问卷调查、现场采访、个别访谈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课题组根据中国知网,以“城镇化”和“农民工”为主题查询2004至2011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256篇。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城镇化现状与前景、途径及与之相关的就业状况等问题展开。以章铮为代表的研究者从农民工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方法分析其就业状况及他们对城镇化的影响,提出构建农民工城镇化工作寿命表。董延芳等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发展关系入手,提出推进中西部...(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