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需求分析--以陕西省佳县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 区、旗)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于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农民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主体,他们对养老保险的需求直接影响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完善和发展。课题组通过对佳县进行实地调研,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养老保险的需求,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 详细介绍:
-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决定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 区、旗)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以后将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于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农民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主体,他们对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包括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将直接影响新型...(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研究依据在陕西省佳县和国家级试点地区之一的西安市长安区的调研调研数据,对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有效需求及参保的持续性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影响其参保意愿和缴费能力的各个因素,针对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的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贫富差距较大、“空巢化”、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政府和群众缺乏有效沟通等诸多问题,结合调查结果与地区特点,从政府在具体落实中所应扮演角色出发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该作品综合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定性研究法、交叉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本研究的先进性和创新之处在于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去解释当前最具前沿性的社会热点问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体现了各学科的有机结合,综合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行政管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应用于科学实践,分析解决实际热点问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于以经典的经济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科学、创新的研究方法通过最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对搜集到的最新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且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状况对于当前最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保障领域的前沿性问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进行针对性研究,得到的结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对于新农保政策的具体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品摘要
-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决定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 区、旗)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以后将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于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农民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主体,他们对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包括参保意愿和缴费承受能力)将直接影响新型...(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2010年11月入围“西北大学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 2.2011年3月荣获西北大学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决赛哲学社科类二等奖 3.2011年6月荣获西安高新“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科类特等奖
参考文献
- [1]林义.破解新农保制度运行五大难[J].中国社会保障,2009,(09) [2]孔祥智.涂圣伟.我国现阶段农民养老意愿棵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3). [3]宋晓梧,张中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M],改革出版社,1997. [4]王以才,张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翟浩华,唐煌:[J]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概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调查方式包括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座谈。利用到的资料主要有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本文分别从农村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分析、养老保险需求分析几个个方面对当前国内外关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研究进行分类整理。 1.理论基础李欢(2010.03)认为“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关系民生的重要举措。”战后日本高度重视并建立起了覆盖全体农村劳动者和农村人口、许多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依据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内容和特点,找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