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西安市交通拥堵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通过结合西安市交通拥堵现状,对西安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私人交通、拥堵情况等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了造成西安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并依据所学知识对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从管理体制、基础设施、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方式和技术手段四个方面进行了解析,参考借鉴了国内外其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先进经验,最终提出了缓解西安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详细介绍: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尤其在大城市,交通拥堵及由此导致的时间浪费、运营成本上升、交通事故增加、空气和噪声污染加剧等,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增加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深入调查及研究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西安市作为西部重要城市之一,同样面临着城市交通供给能力有限和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本次调查研究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的。本文首先阐述了调查的背景、意义和调查思路;其次,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设计,通过对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交警及私家车主这四类主要交通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了西安市交通拥堵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1)管理体制落后(2)基础设施不健全(3)交通参与者的不文明出行(4)技术手段落后。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外几个大城市对于交通拥堵治理的先进经验,结合西安当前交通的实际情况,从以下4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1)政策性措施(2)基础设施建设措施(3)提高市民文明出行意识(4)引用先进技术。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走访相关部门,查阅近三年的西安市统计年鉴,针对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交警及私家车主等主要交通群体从拥堵路段、时间及原因三个角度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分析相关数据,了解目前西安市交通拥堵的基本状况,分析造成西安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可行的缓堵措施,以达到“创建和谐西安,畅通你我出行”的目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以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相关职能部门的方式展开,数据来源真实可靠,通过对问卷和数据的分析得出西安市交通拥堵的成因,从多个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一些新颖的缓堵措施: 1、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具有西安特色的多中心城市模型。 2、恢复和畅通自行车道路,优化自行车维修、停放服务。 3、从主要从政策性措施、基础设施方面、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问题以及引进相关先进技术4个方面提出缓堵措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西安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缓堵措施,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外城市在解决此问题上有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将这些成功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对西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研究,运用调查分析的有关知识,提出缓堵的建议与措施,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城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品摘要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普便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影响着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跟不上城市的发展的需要。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采取一定的手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就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西安市作为西部重要城市之一,同样面临着城市交通供给能力有限和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交通拥堵问题急需解决。本次调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西安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阐述了调查的背景、意义和调查思路;其次,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设计,通过对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交警及私家车主这四类主要交通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了西安市交通拥堵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1)管理体制落后(2)基础设施不健全(3)交通参与者的不文明出行(4)技术手段落后。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外几个大城市对于交通拥堵的治理的先进经验,结合西安当前交通的实际情况,从4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1)政策性措施(2)基础设施建设措施(3)交通知识宣传(4)先进技术的引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 陕西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特等奖

参考文献

1.实地走访相关部门,如:西安市公交总公司,西安市交警大队,西安市统计局,西安市规划局等。 2.查阅2008-2010年的统计年鉴。 3.针对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交警及私家车主这四类主要交通群体从拥堵路段、时间及原因三个角度进行问卷调查。 4.参考西安市公交信息网、FM91.6陕西交通广播、西安晚报、华商报、西安统计信息网等相关交通信息。

调查方式

1.走访 2.问卷 3.个别交谈 4.亲临 5.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国外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TDM)的概念。斯托弗(Peter R. Stopher,1980)[3]通过对人们的出行特点及模式的研究,提出交通需求的管理办法。艾哈曼德(Samir A. Ahined,1986)[4]则提出通过容量管理(即道路匝道控制、主千道控制、走廊控制),需求管理(即高峰期的分流、公交系统的优化)及技术管理(即完善交通监控、驾驶信息系统的构建)三重管理来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20世纪90年代,国外在TDM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运用智能道路交通系统(ITS)治理交通问题的对策。帕特耐克等(S.B. Pattnaik,1991)[5]对智能交通信号系统进行了研究。同时,许多学者对交通拥堵费收取的具体问题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布莱德(Ralph M. Braid,1996) [6]进一步对道路拥堵收费的区别定价进行了研究,提出拥堵费的效率增益次优定价原则。路易刘楠等(Louie Nan Liu,1998 )提出了拥堵定价模型,并对城市交通拥堵收费设施进行了研究。哈灵顿等(Winston Harrington,2001)[7]通过对南加州居民交纳交通拥堵费的调查,提出拥堵费的收取若采取其它税的形式将能获得更高的支持率。 2国内研究概况由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交通拥堵问题的出现时间也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因而相较于国外的研究,国内关于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时间则相对较短,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才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国内许多学者开始提出公交优先的解决之策。刘志刚等(2005)[12]运用博弈论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实质为“囚徒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以及加速城市信息化进程的解决措施。许薇等(2006)则利用博弈论中的哈丁模型对汽车拥有量增多与城市路网容量短缺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应采用如征收拥堵费、车辆牌照费、燃油税等税费每个汽车使用者都承担相应的公共物品的动态成本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