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徽杭古道路会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徽杭古道是古代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商路,在其长期的维护过程中产生了至今仍在发挥着独特作用的群众自发性护路组织——路会。本课题对徽杭古道路会展开了一系列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彻底的调查,对路会变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其今后的保护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资料基础。同时本调查的顺利进行对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我国正在积极建设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详细介绍:
徽杭古道是古代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商路,在其长期的维护过程中产生了至今仍在发挥着独特作用的群众自发性护路组织——路会。本课题对徽杭古道路会展开了一系列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彻底的调查。调查活动时间为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调查组人员三走徽杭古道,徒步行程120华里以上,走访祝三、黄茅培和绿景三个路会成员56人,拍摄资料照片420余张,录音(整理后)19段,总时长为181′31″...(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徽杭古道路会调查
  • 徽杭古道路会调查
  • 徽杭古道路会调查
  • 徽杭古道路会调查
  • 徽杭古道路会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徽杭古道路会情况的全方位调查,探究路会变迁原因,为路会及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同时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个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建立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聚焦当前社会发展中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这一热点问题,通过徽杭古道路会这一典型个案,深入探讨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规律,从中引发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等重大问题的思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为徽杭古道路会建立了一份相对完整的档案记录,为其今后的保护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第二、探究了影响徽杭古道路会变迁的各种因素,发现了路会变迁规律,对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深化了对于文化空间的认识,对我国正在积极建设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第四、对徽杭古道路会所做的调查分析,有利于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探索。

作品摘要

徽杭古道是古代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商路,在其长期的维护过程中产生了至今仍在发挥着独特作用的群众自发性护路组织——路会。本课题对徽杭古道路会展开了一系列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彻底的调查。调查活动时间为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调查组人员三走徽杭古道,徒步行程120华里以上,走访祝三、黄茅培和绿景三个路会成员56人,拍摄资料照片420余张,录音(整理后)19段,总时长为181′31″...(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2011年5月获得第四届“挑战杯”合锻股份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 2.作品已收到用稿通知,将于近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

参考文献

[1] 清.马步蟾纂修.徽州府志 [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2] 禅门日诵[M].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1992. [3] 宣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宣城市[M] .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 [4] 徽州地区交通志编纂委员会编[M]. 合肥:徽州地区交通志.黄山书社,1996. [5] 绩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绩溪县志[M] .合肥:黄山书社出版,1998. ...(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就徽杭古道路会这一极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目前仅有极少量的零碎记载,散见于《徽州地区交通志》(黄山书社,1996 年9月)、《绩溪县志》(黄山书社,1998 年9 月)及卞利《明清徽州社会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年9 月)等著作,关于徽杭古道研究为数不多的论文集中在旅游开发方面,对路会均未提及。直接对路会进行研究的论文仅见一篇:李武《农民合作的一个博弈分析框架——...(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