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源客家乡村旅游区发展调查--以河源苏家围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建设幸福广东”,是2011年广东热点话题,部分学者认为应让“幸福旅游”成为 “幸福广东”的重要诠释。河源是纯客家地区之一、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围绕着河源客家乡村如何建设幸福广东、幸福旅游这个主旨,本作品以河源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为例,旨在通过调研,用数据及丰富的图文论证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详细介绍:
“建设幸福广东”,是2011年广东热点话题。一时间,什么是“幸福”、如何构建“幸福广东”,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部分学者认为应让“幸福旅游”成为 “幸福广东”的重要诠释。河源素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美誉,是纯客家地区之一、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围绕着河源客家乡村如何建设幸福广东、幸福旅游这个主旨及 “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主题,本作品以河源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为例,旨在通过调研,用数据论证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农村特色及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作品对粤东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同时践行了大学生科技、文化下乡的理念;从旅游学、历史学、社会学及传统文化等视角展开深入调研,对河源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提供帮助,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信息资料,促进河源苏家围风景区健康持续发展。

作品图片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源客家乡村旅游区发展调查--以河源苏家围为例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源客家乡村旅游区发展调查--以河源苏家围为例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源客家乡村旅游区发展调查--以河源苏家围为例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源客家乡村旅游区发展调查--以河源苏家围为例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源客家乡村旅游区发展调查--以河源苏家围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围绕“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主题,本作品以河源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为例,旨在通过调研用数据论证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农村特色及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粤东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践行大学生科技、文化下乡的理念;对河源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提供帮助。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河源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是践行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本课题将运用综合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与实地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结合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源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发展调查,以利于提高河源客家乡村旅游服务的质量,树立良好的旅游产品形象,作品对河源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阐述具有独见性与创新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阐述了苏家围乡村旅游区的开发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作用;通过对苏家围乡村旅游区到访游客的基本情况及对景区的评价和反馈,为景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深入调研并探索苏家围乡村旅游区对农村居民人居环境的改善作用,依据旅游六大要素分析了苏家围乡村民众的参与情况。

作品摘要

第一篇 引言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的意义及目的三、调查工作的实施第二篇 河源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一、河源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 1、河源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2、河源生态资源优越 3、河源物产资源优厚 4、河源客家民风淳朴与民俗独特 5、河源的区位及交通优势二、河源开发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 1、经济基础较薄弱 2、旅游客源结构单一,产业水平仍需提高第三篇 旅游扶贫背景下的河源乡村旅游景区开发——以苏家围为例一、苏家围旅游开发的历史沿革二、苏家围旅游开发的文化传承 1、乡村文化 2、东坡文化 3、客家文化 4、农耕文化三、苏家围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1、食 2、住 3、行 4、游 5、购 6、娱第四篇 乡村旅游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苏家围为例一、发展乡村经济,提升农民收入二、改善农村整体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三、更新村民观念,强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第五篇 河源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附录一:苏家围风景区客家乡村旅游游客感知调查问卷附录二:苏家围风景区客家乡村旅游访谈纲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特等奖

参考文献

[1]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2002 .8:71-72; [2]明庆忠等.论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类型[J].旅游科学,2001; [3]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5,(3); [4]罗晓彬,王汝辉.成都市郊区农业观光策略选择——三圣乡社会调查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 [5]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农家乐带动休闲旅游产业链[J].今日中国论坛,2006,(1); [6]周晓雷.赣闽粤边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之现状与对策探析[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8月; [7]兰小机,沈惊宏.对客家乡村旅游的缺点分析及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30—15532; [8]刘宇,周建新.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变迁的人类学透视——以广东省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9]苏瑞国. 苏家围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策划意见书,2008年11月; [10]赖寄丹. 一个一年间崛起的旅游品牌,一个成功的旅游扶贫示范点——解读苏家围(观察),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2003年04月28日第三版)。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早在19世纪初,乡村旅游在英国、法国、西班牙快速兴起。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自然环境恶化,城里人渴望到乡村观光度假放松心情,此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重视统一规划及政府扶住;二、产品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三、采用“农户+协会+政府”的供给模式;四、采用有效的营销策略。相对国外而言,我过目前客家乡村旅游在政策、文化内涵、供给模式及营销方面都存在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民俗存在差异的情况,在各级政府、乡村旅游协会的支持、引导和农户的配合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乡村旅游,它才能快速可持续发展,进而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作了全面部署。这既为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新的发展机遇。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游助农”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城乡统筹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国家旅游局连续两年确定我国旅游推介主题是“中国乡村游”、 “中国和谐城乡游”,旨在推动城市和农村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共同繁荣,这对促进城乡交流和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幸福广东”,是2011年广东两会的热点。一时间,什么是“幸福”、如何构建“幸福广东”,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部分学者认为应让“幸福旅游”成为 “幸福广东”的重要诠释。河源素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美誉,是纯客家地区之一、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目前河源客家乡村正围绕如何建设幸福广东、幸福旅游而努力,河源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是践行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