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劳动就业现状调查与思考——以社会排斥和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本作品所研究的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就业问题以社会调查为基础,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广泛调研了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了残疾人就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基层政府组织、基层准政府组织、基层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对消除社会排斥、建立社会支持、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理论实践,以期在实践中改进残疾人就业状况,为政府改进残疾人就业提供咨询和借鉴。
- 详细介绍:
- 本作品所研究的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就业问题以社会调查为基础,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法、个案访谈法,并特拟定了《关于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劳动就业现状的调查问卷》及结构式访谈,广泛调研了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了当前残疾人就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广泛查阅了残疾人就业、社会排斥、社会支持、组织建设等方面的资料和书籍,探讨基层政...(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撰写目的: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就业情况的调查,了解残疾人就业的现状,弄清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改进和完善残疾人就业的举措,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 基本思路:本作品介绍了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了残疾人就业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省情,借用西方社会排斥和社会支持理论,探讨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综合举措。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文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并广泛查阅资料和书籍,确保了作品严谨性和科学性;本文所研究的城区残疾人就业问题在近几年才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实证调查为主,用理论分析实际,这是较为先进之处;本文将基层组织的研究与社会排斥与社会支持理论结合起来,探讨基层组织建设对消除社会排斥、建立社会支持、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理论实践,这是本文独特之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作品以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劳动就业现状的调查所收集的资料数据为出发,所得出的结论均来自第一手材料,对了解城区残疾人就业现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佐证,可为政府改进残疾人就业提供咨询和借鉴。就业问题事关民生大局,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就业现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湖北、中部乃至全国残疾人就业的状况,是湖北中部战略崛起须解决好的问题,对促进局部残疾人就业具有非常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品摘要
- 本文以大学生寒假社会调查为基础,对武汉城市圈若干城市城区残疾人就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表明,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就业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尚存在许多问题,如已就业人数有限,就业形势严峻,残疾人就业结构层次较低,整体质量不高,就业与未就业残疾人贫困问题严重等。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颇多,主要是政府工作尚未完全到位,残疾人自身特点的约束,以及一些社会因素对残疾人...(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作品曾获学校2010年寒假优秀社会实践成果一等奖; 本作品曾获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2】201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3】湖北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公报. 【4】René Lenior .Les Exclus: Un Francais sur dix.2nd ed. Paris,Seuil.1989.Quoted in Hilary Si...(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一、残疾人劳动就业问题研究 1.国外学者对残疾人就业研究 John Col-lette(1972)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统计描述和推断分析了残疾人就业的现状和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20世纪80至90年代,Donald O.Parsons等根据劳动经济学的原理对残疾人就业进行了研究。 2.国内学者对残疾人就业研究 我国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展开,学者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