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艾滋病患儿教育模式调查研究——以全国第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红丝带小学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在中国,艾滋病患儿面临着严重的失学问题。这些患儿多由母婴传播、输血传播感染艾滋病,他们大多出生在贫困的农村,饱受歧视。虽然法律规定艾滋病患儿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很少有正规学校肯接纳他们。本调查以全国第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红丝带小学为例,调查其现状、分析其集中模式的利弊,以期在现有国情下探究可行的艾滋病患儿教育模式,解决其失学问题,保护广大艾滋病患儿的合法权益。
- 详细介绍:
- 在中国,艾滋病患儿面临着严重的失学问题。由于没有官方统计,中国到底有多少艾滋病患儿还是一个未知数。事实上,在河南、安徽、山西等艾滋病重灾区,患儿数量不容小觑。这些患儿大多出生在贫困的农村,多由母婴传播、输血传播染病,备受歧视。虽然法律规定艾滋病患儿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很少有正规学校肯接纳他们。本调查旨在在现有国情下,找到一种或几种可行的艾滋病患儿教育模式,以期促进艾滋病患儿...(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调查的目的是:在目前中国环境下,探究可行的艾滋病患儿的教育模式,以解决其失学问题。 山西省临汾市红丝带小学是全国首家为解决艾滋病患儿上学难问题专门设立的小学。本调查通过了解红丝带小学的现状,分析该小学作为一种解决艾滋病患儿教育问题的模式的利弊,并探究其在全国推广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对艾滋病患儿教育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采用了实地调查、问卷、深入访谈、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式,为了使结论更加科学,笔者还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先进性:在国内外艾滋病患儿的教育问题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该调查是基于中国国情下,对艾滋病患儿教育模式的探索,这个问题在之前并没有得到解决,该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具有先进性。 独特性:该调查是基于中国艾滋病患儿的具体情况来分析的,在笔者所查找的资料中,并没有深入的同类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该调查既全面呈现了红丝带艾滋病患儿小学的现状,又探讨了该模式的利弊及在全国推广的可行性,并试图寻找解决艾滋病患儿教育问题的最好模式。一方面可以引起人们对艾滋病患儿的关注,伸出援手;另一方面,该调查结果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为他们更好地解决艾滋病患儿的教育问题提供了借鉴。
作品摘要
- 在中国,艾滋病患儿面临着严重的失学问题。这些患儿大多出生在贫困的农村,多由母婴传播、输血传播染病。虽然法律规定患儿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很少有正规学校肯接纳他们。本调查旨在在现有国情下找到可行的艾滋病患儿教育模式,以期促进其上学难问题的解决。 该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的“红丝带小学”——全国首家为解决艾滋病患儿上学难问题而由医院专门设立的小学,该小学以一种集...(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0年12月,获得子牛杯社会调查征文比赛二等奖(该比赛由白岩松发起,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2011年5月,获得“挑战杯”中国传媒大学校内选拔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 《艾滋病媒体读本》李希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中国艾滋病调查》高耀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艾滋致孤儿童救助经验交流会会议文集》2007 4. 《艾滋法律律师读本》 惟谦艾滋法律项目 5. 《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2003 6. 《污名与歧视:以中国的艾滋病为例》张慧,2004 7. 《道德恐慌与信任危机:中国艾滋病谣言...(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艾滋病蔓延的主要渠道是性传播,由于母婴阻断水平高,因此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人数极少,在救助艾滋病患儿方面的经验和研究也较少,他们关注的焦点在艾滋病孤儿(父母感染并死于艾滋病,但自己并没有感染艾滋病)身上。 中国相关的NGO、救助协会等也曾在救助艾滋病孤儿方面进行过经验交流。他们的研究包括艾滋病孤儿的教育、心理、社会等问题,而针对艾滋病患儿,关注点大多在患儿的身...(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