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国周边国家近年来民主化实践的问题及其启示——以泰国、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为例
小类:
法律
简介:
以“民主化”的视角,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考察周边国家的政治乱象,主要通过对泰国、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典型民主制度国家的案例研究,分析其在民主制度的架构和形成历史,重点结合近年来在三国民主化实践中出现的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探究问题背后的制度和社会原因,进而提出对中国的启示。
详细介绍:
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对于中国的关注也呈几何倍数的增长。西方关于中国未来的争论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崩溃论”,不一而足。这其中的部分原因便是对中国模式,尤其是政治模式的不信任。 与此同时,许多国际人士也关注到中国改革的步伐,把中国崛起视为机遇。 但是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路径都是强调从中国政治史和内在的逻辑出发 ,而忽视了对周边国家经验和教训的借鉴。 但是近几年周边国家在民主化实践中暴露了许多问题,出现了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经济发展疲软等许多问题。尤其是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2006年泰国政变,2009年以来的泰国“红衫军运动”,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政变,巴基耶夫总统下台,2009年末菲律宾震惊世界的政治仇杀以及2010年阿基诺三世的上台。周边地区持续的政治动荡给中国的外交战略,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利益提出了许多重大的挑战。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和周边国家在国情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民族问题、宗教矛盾、分离势力、贫富差距等问题,都处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政治改革的关键阶段。对于他们的研究既结合了国际政治中国别研究的特长又结合了国内现实的需要。 著作本文的目的在于,以“民主化”的视角,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考察周边国家的政治乱象,进而提出对中国的启示。这种案例分析的模式,不但能够使我们对周边国家民主化实践中问题的性质有一个宏观性的把握,更能引导我们对全球范围内的民主化浪潮提供简单的理解。也对中国在应对民主化浪潮是所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有借鉴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对中国周边国家几年来民主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街头革命、政变、家族统治等现象的研究,尤其是对泰国、吉尔吉斯斯坦、菲律宾三个周边典型民主制度国家的案例分析,剖析三国民主政治的制度缺陷,以及民主化进程中的策略失误。因应正在持续爆发中的中东、北非政治乱局。我们希望通过案例研究考察政治改革和政治实践过程中“惰性思维”的产生。解析西式民主和东方土壤之间的关系,以便理性看待中国的政治改革,并提出一些启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文章以对泰国、吉尔吉斯斯坦、菲律宾的案例分析为主,上述三国代表代表性地体现了中国周边国家民主模式。 2、文章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视野考察周边民主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试图再次探讨冷战后西方民主模式推进的困境与发展中国家民主化浪潮之间的悖论,解析发展中国家实现民主政治的独特模式。 3、文章打破传统思维中就事论事的理念,不强调他们民主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而是考察他们的失败教训,以作负面材料。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周边国家和中国在国情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对他们的研究对中国有借鉴意义。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周边国家最近民主化实践中的问题,可以产生以下几个作用: 1,可以了解周边国家国内政局的热点问题,分析其原因,为制定符合我国国家战略利益需要的政策提供参照;2,可以为我国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政治改革提供外部的经验和教训;3,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周边国家的政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品摘要

我国邻国众多,周边国家多种政治制度并存。通过对泰国、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典型民主制度国家的案例研究,分析其在民主制度的架构和形成历史,重点结合近年来在三国民主化实践中出现的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探究问题背后的制度和社会原因,并联系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和转型需要,寻找对中国改革进程中可以借鉴的启示。中国和周边国家在国情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许多特殊国情,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从法团主义,基层民主,宪法权威,政治教育和党团素质等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未有

参考文献

1,谭晓梅.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与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3期。 2,张锡镇:泰国政治混乱缘起经济失衡,《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2期。 3,王勇《菲律宾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暨南大学社科部。 4,焦一强,《吉尔吉斯斯坦政治转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届博士毕业论文,2009年5月完成。 5,张静,《法团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6,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杨帆,《论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政治改革路径的探索》,《人大研究》,2008年第10期

调查方式

主要采用查阅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章和出版之有关专注,同时进行专业人员访问,参加相关议题研讨会,查阅报刊,收集有关数据报表的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冷战的结束曾被西方学界视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全胜利和历史的终结(美国学者福山:the end of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但是国际恐怖主义、环保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集中爆发却显示了西方试图主导世界的复杂性。尤其是冷战后美国在全球范围类大势叫卖其民主政治,如推动郁金香革命和俄罗斯的改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式民主制度的在东方的缺陷不断显露,中国周边国家几年来不断爆发的街头革命、政变、骚乱便是明证。但是另一方面,周边一些国家长期的家族统治却并没有弱化的趋势,而民众争取民主的浪潮也此起彼伏。一些国家为了维持政权相继民主化改革,但是成效却远大于失误。 一些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把这种失败的归因于国内阶级结构的变化(如杨值珍:《红衫军运动与素国政治现代化》),他认为泰国中下层农民占主导而处在统治地位的少数当权者长期不能满足其利益要求是该国红衫军运动的主要原因。但是按照制度主义学派的观点,这是值得商榷的,民众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没有一种有效的表达和疏通民意的渠道,即制度规范。还有一些学者则试图从历史的惯性出发探讨国内政治变化的原因。但是这却忽视了政治民主化的大潮流,以及新的政治变量的产生所带来的影响,历史惯性往往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是现实的利益动机才是个体行为的动机。而在谈到菲律宾家族政治和腐败问题时,大部分学者都试图从菲律宾移植的美式民主制度的“水土不服”出发,探讨菲历史政治文化在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如李永芬在:《菲律宾民主进程的困境》)。 在探讨中亚国家民主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威权体制和不断的暴力内乱时,学者们则试图从苏联时期形成的僵硬化的政治经济体制着手,分析苏联解体后出现的经济隔离和政治混乱背景下形成威权政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如潘志平《中亚五国概况》、《中亚国家转型研究》)。还有一些学者则试图从中亚国家民族主义觉醒和伊斯兰教势力的发展来研究中亚国家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2010 年11 月4 日~ 5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中亚论坛”)。 但是总的来说,学者们均重于历史性和文化要素探讨,较少深入实际的研究中亚国家的现实政治战略和政策,历史性充分但时效性不足,注重规律性探讨但是却忽视了政策性要素。为我们充分掌握准确的历史材料和批判性分析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素材。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