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城市扎根?家乡归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地取向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已越来越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本科研立项组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城市新型城市移民群体的婚恋地选择问题入手,通过对目前在北京宣武区、丰台区、大兴区等6个区县内从事非农产业的44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深入访谈,归纳整理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四种主要婚恋地取向模式以及影响模式形成的三个因素群,并且对未来城市化进程以及移民群体城市融入的政策推动作出相关思考。
- 详细介绍:
- 触摸北京市农民工群体的恋爱婚姻问题是课题组一直以来的想法,特别是那些与我们年龄相当的却远离家乡从农村来到北京闯荡的年轻打工者们。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劳动繁荣着北京社会,而他们得到的是最微薄的回报,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已经适婚的他们,面对留京扎根与回乡归根,乃至选择更多的出路的时候,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其中是否有趋同的模式出现呢?而影响他们做出不同选择的因素又有哪些呢?我们小组四人用有限的能力做了这个探究,如果说,这次调查能引起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给新生代农民工们的处境带来一些帮助,或者让后人对他们流动期间的恋爱以及婚姻的选择有一定了解的话,也算是我们为他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研究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城市新型移民群体的婚恋地选择问题入手,通过对目前在北京市宣武区、丰台区、大兴区等六个区县内从事非农产业的44位新生代农民工的结构性访谈及资料提取,对已经适婚的他们在面对留京扎根与回乡归根乃至选择更多的出路时会有怎样的选择?是否存在趋同的模式?等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同时对大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移民群体的城市推动政策变迁作出相关思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目前国内许多文献主要从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比较宏观的角度探究此群体城市融入以及身份认同问题。 近几年来,农民工群体中代际差异已经越来越明显,新生代农民工渐渐成为城市农民工的主体,研究重点我们就放在了新群体上面。 本课题对49位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访谈,通过对有效案例的整理,归纳出四种取向模式以及三个影响因素群。这是以往研究并没有的新内容。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对于选择扎根型的农民工群体,我们注意到以下几点:未婚群体恋爱观念在进步,晚婚是趋势。已婚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长期分离所致问题多以及扎根型群体如何在服务式管理中实现真正扎根?等。 此外应该引导群体切勿盲目流动。由于在访谈中存在大比例的“他们”在选择放弃家乡以前没有认真考量。初中未毕业就同年纪相仿的同乡开始外出打拼。此盲目流动对我国人口素质的优化等有诸多阻碍,对此有关部门应作相关思考。
作品摘要
- 笔者从户籍、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大致四方面将本文的新生代农民工界定为: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农村户籍,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下的从事非农业生产的进京务工人员。 根据流动人口的性别特点,男性被访者占总数的63.6%,女性占总数的36.4。有效的被访者资料中,年龄分布在十四到三十一周岁之间,北方对象基本符合适婚群体的年龄结构,未成年者只占北方总数的6.82%。文化程度一项中,初中及高中学历占了被访者的绝大多数,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少。婚姻状况方面,已婚者占总数的27.3%,但实际上出去尚未达到适婚年龄的男女以外,61.3%的适婚男女已经完婚,女性农民工的晚婚率高于男性。 对于婚恋地取向这个问题,基本可以划分为:流经扎根型(33.3%)、回乡归根型(30.6%)、第三地型(11.1%)以及模糊型(25%)。课题组将各种因素提炼归纳为环境适应度、城市融入度以及传统社会三个因素群。前两个因素群为正向因素群,第三个为负向因素群,正向因素群中的因素会随着因素作用的增强而使得被访者更加倾向于留京扎根。 ……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 课题自2010年中下旬启动至今刚刚完成,尚未在任何会议或报刊上刊登发表。 ) 目前为北京是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
参考文献
- 国家文件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著作文献类 1 风笑天,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人口研究,2006 2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 3 刘淑华,家乡的归根抑或城市的扎根,2008 4 魏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研究——以徐州为例,2006 5 刘胜,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基于南京的实证调查 注:其余作品中出现的信息汇总表格以及统计图等涉及的数据均来自访谈资料。(全部访谈记录以汇总成册并与作品一起上交以供参考)
调查方式
- 1 走访 2 现场采访 3 人员介绍 4 个别交谈 5 统计报表 6 文件查询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国内许多文献主要研究农民工的总体状况,例如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等,从宏观的角度切入探讨这一群体城市融入以及身份认同问题。不仅如此,研究对象主要为广义的流动人口或农民工群体。 在我们参阅文献的过程中,近年来的确有部分新学者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出生于八十年代及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上,但是研究的侧重点也主要集中在消费方式以及身份认同等问题上,而鲜有对于婚恋地模式的探讨。在我们进行论文搜索,了解相关论文著述的过程中,发现一位东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曾对于婚恋模式进行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但与我们的婚恋地取向模式以及政策建议等相关内容实际并无密切关联。 因此,可以说,我们研究的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地取向模式及影响因素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 此外,国内学者有关婚姻家庭问题做过几次大型的调查,如雷洁琼教授主持的五城市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沈崇麟等人的七城市城乡家庭状况调查;沙吉才等人的中国妇女家庭地位调查;刘达临等人的中国当代性文化调查等,在前人以及各位专家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另辟蹊径,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关注群体,城市发展作为关注点,辅之以相关政策建议以及团队建设建议,为学界进一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提供参考。同时为我们进一步在共建和谐社会的大感召下,探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城市新移民群体的城市融合问题提供实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