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西安工业园区环境状况调查报告--以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泾河工业园区为调查对象
小类:
社会
简介: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目前规模最大、资金最密集、技术含量最高的制造业聚集区,累计入区企业3600余家。泾河工业园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西安市高陵县泾、渭河两岸,泾河、渭河是西安的主要饮用水源。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园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本文将在对两个工业园环保问题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使园区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详细介绍: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9月,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目前规模最大、资金最密集、技术含量最高的制造业聚集区,累计入区企业3600余家。泾河工业园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西安市高陵县泾、渭河两岸、举世闻名的自然景观“泾渭分明”之地,泾河、渭河是西安的主要饮用水源,工业园区的发展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虽然为周边经济的纵向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园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本文将在对两个工业园环保问题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使园区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本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归纳研究的研究方法,从西安工业园区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工业园区发展中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从污水处理、噪音防治、扬尘防治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工业园区相关环保问题的改进措施。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 通过参与调研,了解工业园区的环境状况,增强对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针对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改善建议。 基本思路: 介绍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泾河工业园区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工业园区对周边环境(居民)产生的影响;造成工业园区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工业园区在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专业优势,一方面从建筑环境学的角度,对工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状况、工业园区污水、噪音、固体废物等方面的处理措施以及环保节能措施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另一方面从法学的角度,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事故的危机处理机制,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制度以及周边受害居民的维权方式等进行调查和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工业园区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同时在一些地区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工业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还严重侵害了周边居民的合法权益,激化了工业园和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甚至还损害到政府的声誉和形象。在国际上,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宣告全球未来将进入低碳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西安工业园区环境状况展开调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泾河工业园区濒临渭河、泾河,工业园区的发展势必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工业园区的发展对于提高当地经济水平,改善居住环境,便利交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园区的发展也造成了噪声污染,并且导致周边水源、大气严重的污染。通过分析发现,造成工业园区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前期规划工作不到位,仅仅迁污不治污,监管工作力度不够,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同时,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群众环保意识淡薄最终导致了园区令人堪忧的环境问题。值得肯定的是,政府在对工业园区环境状况的治理上并未听之任之,其在污水、噪音、扬尘的防治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我调研小组通过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最终对污水、噪音、扬尘等污染的防治方面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和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7月-11月于北京参加中华环保联合会——“工业园区环境状况调研”暑期社会实践 获“最佳团队奖”

参考文献

1、陈波,石磊.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废物交换系统的功能框架及原型开发[M].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1) 2、俊杰,园区废物交换制度初探.[C].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3、张利军,纪涛.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探讨.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 (02) 4、马达.工业园区规划理念与功能布局研究.[C].工业经济.2003(2) 5、张敏.循环经济理念引领工业园区健康发展.[J]宁夏机械.2007(01) 6、冉珑,田义文.试论循环经济在《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法律地位.[J]安徽农业科学.2006(24) 7、于永超.循环经济理念与节约型社会建设.[N].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8、史兴鱼.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5(03) 9、李夕兵.重庆市生态工业园区的构建理论及必要性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 10、周强,高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规划研究.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波尔丁提出了“循环经济”,它指的是一种物质、能源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1989年9月,美国哈弗大学大学的教授Robert Frosch和NicolasGapllopoulos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文章, 首次提出了“工业生态学”,他们认为建立工业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或者消除工业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最为有效地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 1993年,Ernst Lowe在定义生态工业园区时指出通过管理环境和资源方面的合作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最终使该企业群落寻求一种比每个公司优化个体实现的个体效益的总和还要大得多的群体效益。 1996年生效的德国《循环经济与废弃管理》规定,对待废弃物问题的优先顺序为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该法规的思想要义是:尽量减少经济源头的污染产生量,如果源头的污染物不能消减,则要进行回收利用,使他们回到循环经济中,只有当避免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实现时,才允许将不能再处理的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置。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01年,段宁在定义生态工业园时指出,通过园区内物流与能流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共生网络,一个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企业间能量及水等资源梯级利用,既保证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又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2003年,钟书华在定义生态工业园区时指出,一种以追求更高物质利用率和能量转化效率,更少废物排放甚至零排放为目标的企业地域分布形式。 2003年,中国环保总局在定义生态工业园区时指出,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这些研究多数以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环保问题研究较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