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社会工作资格考试对我国民政工作者的影响及思考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我国民政部门工作者,政府的“社工们”,作为社会工作资格考试的主力军,这次考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某县级市为例,与此市的7位民政工作者进行了深入访谈,从中理解并分析社会工作资格考试对其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经过思考,提出了建议。
- 详细介绍:
-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07年12月,民政部组织编写的《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正式发布,相关考试被提上了日程。民政部门为落实中央要求发展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精神,全面推动社会工作资格考试。我国民政部门工作者,政府的“社工们”,作为社会工作资格考试的主力军,这次考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某县级市为例,与此市的7位民政工作者进行了深入访谈,07年开始准备考试到现在,工作者对社工产生了什么样的理解和思考,以及社会工作资格考试对其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经过思考,为民政系统对工作人员提供培训,进一步制定政策提出作者的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通过与工作者的访谈,了解在学习了社会工作理论之后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否可以促进他们开展工作,这样的推广是否存在漏洞,在民政工作的推广上,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完善进行了思考和建议。 基本思路:采用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从民政工作者的真实想法出发,了解在这几年的备考过程中他们是否有所得,是否与工作相结合等,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作品是作者在民政工作者参加完第一届社工考试一段时间后,第二届考试报名之时进行的访问。这个时间是了解民政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理念接纳程度,在工作中的使用程度,以及发现在推动考试时的一些不适应问题的最佳时机。在与被访者聊天过程中,作者与工作人员做了进一步的交流,从工作者的最真实感受出发,在我们了解社会工作资格考试对民政工作者的在工作生活上作用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民政部门为落实中央要求发展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精神,全面推动社会工作资格考试。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性工作模式,工作人员已经习惯并接受这种工作模式,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广和普及必须要打破旧的工作模式。社会工作工作方法的介入对民政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意义何在?如何能促进更完善的发展?作者通过与参考者的工作人员的访谈对这两个问题提供了支持和思考。
作品摘要
- 民政部门为落实中央要求全面推动社会工作资格考试,我国民政部门工作者,政府的“社工们”, 他们之中有很多也是第一次知道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资格考试的主力军,这次考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已有的研究和本人对于几位民政工作者的访谈资料中理解分析社会工作资格考试对其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并通过这些影响提出了建议和思考。通过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资格考试增进了民政工作者对于专业社会工作的认识,丰富了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指导理念,对其生活也产生了影响。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将社会工作方法融合到他们实践中去成为工作关键环节。政府在其中应该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做出了思考和提出了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中华女子学院第五届“挑战杯”优秀学生论文三等奖
参考文献
- [1]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陈为西.《本土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境与对策》[J]. 2009年2月第1期,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蒋 艳.《专业社会工作对民政的介入》[J].观点荟萃(业内) [4]林 卡.《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及其面临的问题》[J]. 2009年,社会科学第4期。 [5]孙 建.《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实思考》[J]. 2009年2月,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1期 [6]王思斌.《体制转变中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J]. 2006年1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第22卷第1期。 [7]王思斌.《非协调转型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J]. 2004年,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第1期。 [8]王思斌.《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取向》[J]. 2007年,学习与实践第3期 [9]文 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J].华东政法大学 [10]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R]
调查方式
- 本文收集资料的方法是深度访谈法。考虑到资料的完整性,被访者分别来自此市民政局不同的科室,尽量做到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了访谈。在这次考试中,此民政局只有一个人考过了考试,我与她也进行了较深入的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社会工作职业化程度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建设却相对落后,为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党的十七大也强调,“要加强以改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既为社会工作专业繁荣创造了机遇,也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林卡认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与制度和组织环境、学科发展及职业体系有关,社会转型使传统的集体福利体制弱化,急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发展缓慢,社会工作学科的专业训练十分薄弱,教学内容基本处于传播阶段,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虽尚未建立,但制度要素和法律基础已培育和奠定,它们使中国发展社会工作职业成为必要和必然。 李迎生从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面临的发展机遇和现实困境出发,将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有利条件概括为社会建设的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与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快速发展,以及可资借鉴的国外和香港地区成熟的社会工作职业化经验;对其制约因素归纳为社会工作认同度不高,专业服务组织发展不足,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不明确,职业制度不健全,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缺乏有效衔接,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本土策略的欠缺。 翟桔红还从当前社会工作服务效能低的现状,深入剖析了社会工作未实现职业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社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单凭经验和热心无法高效工作;在岗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没有形成真正的社会工作理念,无法有效解决复杂问题;社会工作制度不健全,社会工作人员地位低,岗位缺乏吸引力等。 很多专家和各级政府认识到,在体制改革进程中,在由“全能政府”向“小政府大社会”格局转变的总趋势下,社会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对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桩长生活具有重要作用(王思斌,1999) W ilensky指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招致了人民对发展社会服务的需要。从制度和我国具体国情来看,我国的发展需要社会工作专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