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女大学生群体经历的性骚扰及其应对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某大学的在校女大学生群体成长过程中遭遇性骚扰现象的数据收集,了解了女大学生群体遭受性骚扰的基本概况和她们在遭受性骚扰之后主要采取的及时和事后的应对手段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防止性骚扰的发生并降低性骚扰给受害人带来的影响,向学校、家长、女大学生本人和社会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同时引发关于女性整体身体权力的思考。
详细介绍:
本研究通过对受骚扰者的性格、接受性教育的时间和途径、及其遭受性骚扰之后采取的不同应对措施等对其排解抑郁情绪,走出困境的影响程度,以及骚扰者身份是熟人、认识的人,还是陌生人以及是长辈还是同龄人,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程度是否有差别等方面的分析,了解到女大学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性骚扰的基本概况,以及这些女大学生群体在遭受性骚扰之后采取何种应对方式及这些应对措施能否有效地帮助其走出困境,以及哪些因素会进一步加深这一事件对女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防止性骚扰的发生并降低性骚扰给受害人带来的影响,向学校、家长和女大学生本人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正确看待性骚扰,加强对骚扰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女大学生在遭遇骚扰后尽快走出阴影,另一方面可以让家庭、学校、社会认识到性骚扰在女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广泛性以及引发的影响,这对进一步改善教育环境,为女大学生提供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让女大学生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通过对女大学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性骚扰的关注,引发社会对整个女性群体在其一生中遭受性骚扰的关注,这一方面可以唤醒关心女性的安全的大众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社会关于女性身体权力的思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性骚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具有深刻的人性基础和社会历史原因,它的存在牵涉到男女平等、文化风俗、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复杂的问题。那么女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知群体,做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性骚扰对其未来的健康和发展必定有着重大影响。 本研究的基本研究思路为结合女大学生的自身特征和其遭受性骚扰之后采取的不同应对措施,分析其性骚扰经历对其造成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首先,本研究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法收集资料,而且在正式调查之前请教了相关专家,并进行了试调查,保证了信度和效度; 其次,本研究通过关注女大学生遭受性骚扰这一研究主题关注女性的身体权力,具有先进的性别视角; 最后,已有相关研究中较少关于女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单独研究,而且在建议方面具有受害者自我归因倾向,且较少注意到社会的责任,更没有提升到性别的高度,本研究针对这些不足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身体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社会的。我们认为性骚扰之所以会如此频繁且普遍的发生在女性群体身上,是由于施害者没有意识到即使是轻微的性骚扰,也是对女性身体权力的严重侵犯,这一方面是其基本道德的缺失,更重要的也是其严重缺乏性别意识,没有给予另一方最基本的尊重。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就是揭露性骚扰的多发性,提高对女性身体权力的关注与思考,促进大众意识及相关立法;研究最后提出的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品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受骚扰者的性格、接受性教育的时间和途径、以及朋友、家庭、社会等在其遭受骚扰后对其采取应对措施对的影响,对受害者排解抑郁情绪,走出困境的帮助程度;以及骚扰者身份是熟人、认识的人,还是陌生人以及是长辈还是同龄人,对其造成的影响程度是否有差别等方面的分析,了解到女大学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性骚扰的基本概况,以及这些女大学生群体在遭受性骚扰之后采取何种应对方式及这些应对措施能否有效地帮助其走出困境,以及哪些因素会进一步加深这一事件对女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防止性骚扰的发生并降低性骚扰给受害人带来的影响,向学校、家长和女大学生本人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正确看待性骚扰,加强对骚扰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女大学生在遭遇骚扰后尽快走出阴影,另一方面可以让家庭、学校、社会认识到性骚扰在女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广泛性以及引发的影响,这对进一步改善教育环境,为女大学生提供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提供多方面的应对措施,让女大学生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引发了关于女性身体权力的思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中华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大学生创业与研究项目论文集

参考文献

[1]王雪梅,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骚扰定义浅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9月,第5期总第75期 [2]“工作场所中的性骚扰研究”课题组,工作场所中的性骚扰:多重权力和身份关系的不平等———对20个案例的调查和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11月,第6期,总第96期 [3]耿殿磊,性骚扰概念的产生和流变———国际视角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1月第1期总第97期;66. [4]蒋梅,湖南高校女大学生遭受性骚扰现状与对策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8月,增刊,总第74期 [5] 李秀华,从性别视角对性骚扰立法模式的反思[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12月,增刊,总第77期 [6] 林建军,性骚扰的法律界定[J],法学杂志,2007年第5期 [7] 张绍明,中国反性骚扰立法研究(一):性骚扰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8] 廖皓磊,谈在校学生对性骚扰的识别与预防[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12月第21卷第6期 [9]MacKinnon, Catharine A.Sexual Harassment of Working Women: A Case for Sex Discrimination [M].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P172-173

调查方式

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滚雪球抽样方式选取了典型个案进行了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且在问卷正式发放进行调查之前请教了相关专家,并进行过试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内学界对性骚扰的案例分析或实证分析主要针对的是早期“性骚扰”概念界定的主要对象——即对在工作场所中,各种不同职业的女性群体遭受性骚扰的考察。这类研究研究主要着眼于记录受害女性的经验和解释,试图通过这些女性在工作中经历的性骚扰事件以及她们的态度和感受,了解性骚扰背后的制度和文化因素,以及这些制度和文化因素对这些女性态度和自我定位的影响,同时了解受害女性是如何感受和评价性骚扰带来的危害和后果。 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察那些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群体遭受性骚扰的现状。这主要是由于性骚扰本身就不单纯是由性别歧视所导致的,而往往会与其他社会权力地位的不平等关系结合在一起。例如,唐灿对流动女性群体被边缘化的研究;韩会敏对家政服务员遭受性骚扰的研究等(唐灿,1996;韩会敏,2006)。 因此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对性骚扰现象的实证研究主要仍然集中于对“工作场所”中的性骚扰行为进行研究。这一方面符合早期“性骚扰”概念的界定范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经济社会地位不平等的职业领域仍然是性骚扰的多发场所。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注意到其他许多女性群体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容易成为性骚扰行为的对象——女大学生群体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由于经典性骚扰的定义主要集中于对工作场所的研究,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实证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目前国内仅有的几篇对校园性骚扰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对以下方面的研究: (1)大、中学生遭受性骚扰基本情况的描述。 (2)对性骚扰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在此类研究中有一些研究显示了研究者乃至受害者本人都有一种“受害者自我归因”的倾向。例如,何春艳等人对上海市中学生的研究中指出:有吸烟、饮酒和自慰/手淫行为等行为的中学生遭受性骚扰的比例较高(何春艳,2009)。而蒋梅(2006)对湖南省女大学生的研究中展现出:有相当数量的女大学生将自己成为性骚扰的受害者归因为自己“衣着暴露”、“言行不妥”等内在原因。 (3)从学校卫生的角度分析性骚扰行为主动方和被动方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学校应采取的相应预防和控制策略(廖皓磊,2000)。目前此类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有研究者提出的一些初步设想,还缺少实践材料的进一步验证和推进。 综上所述,女大学生群体是容易遭受性骚扰的主要人群之一,但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研究取向都存在一些不足。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