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参与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的有效模式探究--以北京市某高校“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2010年3月,北京市某高校开展了“微风之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该活动以班为单位,与相邻社区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一对一”上门服务。此次调查,即以该活动为载体,以参与活动的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以其自我认知及评价为主要切入点,旨在对实施一年的该活动实际效果及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大学生参与空巢老人养老的可操作性及效果问题,以求探究大学生参与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的有效模式。
详细介绍:
空巢老人这一群体亟待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其养老问题既不是单一组织或群体能够应付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而持久地参与。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体力量,积极地参与空巢老人养老并针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有效的尝试,既是志愿服务的创新,也是养老实践的创新,因此值得鼓励、提倡和不断发扬。 本项目通过定性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市某高校正在开展的微风之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载体,以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及协助活动开展的社区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针对大学生志愿参与空巢老人养老的现状、有效性、可持续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总结了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中的有效可取之处: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丰富精神生活;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增加感情寄托。对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志愿实践,不管从思想还是行为上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等。有效欠缺之处主要在于老人与大学生的沟通及信任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分别从学校及社区居委会的角度出发,以使不同主体立足自身发挥特定的功能;从而共同服务于大学生参与的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模式,为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积极的思路和借鉴。

作品图片

  • 大学生参与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的有效模式探究--以北京市某高校“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例
  • 大学生参与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的有效模式探究--以北京市某高校“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例
  • 大学生参与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的有效模式探究--以北京市某高校“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2010年3月,北京市某高校与相邻社区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此次调查,以该活动为载体,通过与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及社区工作者进行访谈,对活动开展的现状、活动实施的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分析可持续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养老实践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探究并完善大学生参与空巢老人养老的有效模式,更好地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以专业的社会学方法做支撑,客观呈现大学生参与空巢老人养老的实际状况,探讨大学生志愿参与的可操作性、实际效果等问题。 在养老理论方面,到目前为止,有关城市空巢老人的学术研究虽然很多,但多集中于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养老机制探究,而有关大学生与空巢老人相结合、特别是将大学生纳入空巢老人养老体系的研究则为数不多。该调查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将大学生纳入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机制,进行实践创新,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功能的空白,发挥“力所能及”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针对这一实践创新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正确考量这一行动意义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为解决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提供必要的借鉴。  通过实证研究,鼓励大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品摘要

随着空巢老人数量的持续增多,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亟待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大学生作为这一领域比较新颖的群体,正在发挥着不容小视的作用。2010年3月,北京市某高校开展了针对社区空巢老人的关爱服务活动。本文通过与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及社区工作者进行访谈,对活动开展的现状、活动实施的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分析可持续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养老实践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探究并完善大学生参与空巢老人养老的有效模式,更好地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5月获第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中国传媒大学校内选拔赛 一等奖

参考文献

在养老理论方面,到目前为止,有关城市空巢老人的学术研究虽然很多,但多集中于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养老机制探究,而有关大学生与空巢老人相结合、特别是将大学生纳入空巢老人养老体系的研究则为数不多。在中国知网中,以“空巢老人”为主题搜索,共2689篇文献;以“空巢老人”并含“大学生”为主题搜索,仅有2篇学术论文。 孙文博,彭英丽,高校空巢老人问题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月第11卷第5期 王立,大学生在高校家庭养老中发挥作用的探讨,教育研究

调查方式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书报刊物 文件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学术界研究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主要从政府参与、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包括社区居委会、社会志愿者等)等角度入手。 研究政府参与主要以“倡导”、“建议”为主。学者提出构筑空巢老人养老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需要以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保障(李爱芹,2007)。张秀萍等提到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为无赡养人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2006)。 研究社区居委会,学界主要关注其对“居家养老”模式的贡献。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在参与空巢老人养老方面发挥着重要内容。“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承担,精神生活养老主要由家庭承担,物质方面的养老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老年人所熟悉的社会环境,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和亲缘优势”。刘维指出,居家养老的载体是社区,构建多种形式的社区助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是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根本要求(2010)。 除政府、社区居委会之外,大学生作为社会志愿者的一份子,在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上逐渐崭露头角,正在发挥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孙文博、彭英丽提到“背靠广大青年学生是高校离退休工作的优势,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组建一支制度完备、新旧自然更替的稳定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伍非常重要”,学生和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借学生与老人的互动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及精神需求(2009)。王立主要对大学生在高校养老中起的作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提出方案,讨论其可行性。目前,大学生在养老敬老方面的作用,大多还停留在为学校老年活动中心打扫卫生、和老同志搞联欢活动等,只有个别学院或班级在如何为学校高龄空巢家庭服务上有过其它尝试。这些活动,大多停留在表层,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统一的安排和管理,更谈不上长期化、系统化,往往学生一毕业,好不容易构建的服务网络就随之消散了。对高校高龄空巢家庭养老没起到多大的作用。其实,大学生在高校空巢家庭养老问题上,还是可以发挥其特殊的作用的。老同志们不需要作秀般的帮助,他(她)们需要的是长期的,实在的服务。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