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浅谈小组工作方法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的运用-- 以一名学校社工进入长乐鳌峰小学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留守儿童是经济变革中必然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动到城市打工,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把孩子留在了老家,减少甚至没有承担起对他们的教养责任。本文通过对一些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合调查区域内留守儿童的具体特点,试着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对留守儿童进行阶段性并且连续性的运用,以寻求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小组方法在留守儿童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浅谈小组工作方法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的运用》是在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的大背景下,叙写了在实习期间以一名学校社工进入长乐鳌峰小学开展四次小组为主要实践,并结合了小组工作的涵义、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对小组的评估,来总结突出小组工作方法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推广运用的积极作用。
详细介绍:
在经济改革的大潮流下,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作为其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以一个学校社工的身份进入长乐市某小学,对2—6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在总结出长乐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原因以及特点基础上,将小组工作这一专业工作方法融入到服务中,通过开展四次小组活动,以小组过程的互动和相互支持获得小组前进的动力,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心理需求。本文力图从具体案例实践出发,论证得出小组工作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进一步尝试探讨社会工作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介入模式。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着重讨论小组工作方法对留守儿童群体的介入。在留守儿童令人担忧的现状下,笔者通过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实习和查阅小组工作方法资料的情况下发现,小组工作方法在具有高度同质性又有很高异质性的留守儿童群体中具有很大的运用价值。社工可以通过在学校介入小组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群体在心理、情感及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在学校、学生和社会三大角色中形成学校对学生省心、留守学生开心、社会放心的和谐大局面。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我国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主要是政策方面的。从社会学角度看,更多的是义工对留守儿童的结对子模式,及爱心妈妈的定期照顾模式。近年出现的社会工作方法对留守儿童的介入,只是社会工作者以个案为主的一种辅助形式,因此,本文通过如何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留守儿童进行介入,是一大特色。小组工作方法在理论上有社会工作理论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有督导老师实践的证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证明了小组工作方法的科学先进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小组工作方法在留守儿童中应用的可行性在于:客观上,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确实需要专门的社会工作者去深入,亟需有更好的社会工作方法的渗透;主观上,笔者广泛搜集有关留守儿童的资料并做好记录,捕捉灵感。在实习期间,以学校社工身份进入鳌峰小学,与老师及留守学生的接触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对长乐市留守儿童群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的小组过程对此群体的成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品摘要

在经济改革的大潮流下,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作为其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以一个学校社工的身份进入长乐市鳌峰小学,对2—6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在总结出长乐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原因以及特点基础上,将小组工作这一专业工作方法融入到服务中,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心理需求。本文力图从具体案例实践出发,论证得出小组工作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进一步尝试探讨社会工作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介入模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任永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34~36 [2] 查尔斯•H•扎尔特罗,瓦尔斯•J•金格里奇,格拉夫顿•H•小赫尔等.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82. [3]刘梦,张和清.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1~218 [4] 丁少华.小组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 [5]Phillip Fellin,The Community and the Social worker (Itasca,IL:F.E.Peacock Publishers,Inc.,1987),pp2-3.

调查方式

走访、个别交谈、问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出现以来,留守儿童问题就产生了。但作为一个面临突出问题的群体,留守儿童在2002年以后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后才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留守儿童当初是指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主要以沿海城镇为区域对象。而今,从多数学者的研究角度来看,通常是指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孩子,主要以农村区域为研究对象。确切地说,对于这些长期留守在家而缺乏父母教养的孩子,在行为上是有比较大比偏差的。多数学者都曾通过心理测量及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作了心理、人格特征等方面研究,总结出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私、不合群的现象。更有王秋香学者认为:针对留守儿童同辈群体高度相似性的特点,学校也应积极介入,从而既能够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提高知识技能,又能够使他们满足社会交往的需求。虽然有引入学校这一支持系统,甚至有引入“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这一名称,但是却没有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这一社会工作方法给予留守儿童支持。小组工作方法运用于留守儿童便是方法上的一大进步。 社会小组工作起源于20世纪前30年间的社会服务活动,最早的小组工作服务始于欧美教会活动。在此期间,为了应对许多个人和社会问题,许多社工建立了以小组为基础的有效干预方法。由于受弗洛伊德(S.Frend)心理分析和自我心理学的影响,许多人将小组工作视为达成个人治疗目的的一种手段,如雷德(Redl,1942)针对儿童心理困扰采用社会小组工作方法进行协助等。小组工作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一个渐进的发展。空间上,从欧洲→美国→香港、台湾→内地;时间上,在美国发展的第三阶段,小组工作方法就已经应用到学校之中,协助因二战产生心理问题的退伍军人或有适应问题的家庭。在欧洲小组工作发展逐步完善的时间里,香港和台湾的小组工作方法也被民众广泛认同,并运用于社会教育机构,在内地,尤其以深圳、上海、北京等经济前沿城市为代表,2008年3月13日在深圳也铺开了“首批学校社工九所学校上岗为学生提供心理、生活等方面辅导,在学生遇到危机时及时介入”的试点网面。由上可知,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证明了小组工作方法的可行性,因此,对于留守儿童这一同辈群体高度相似性的特点,通过小组工作互助互惠的原则,可以让留守儿童个人在小组中得到改变和发展。这样便可以达到留守儿童成员个人目标和小组总目标的实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