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查--基于海曙区的调查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作品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近8年之久的宁波市海曙区为基地,采用问卷调查法加访谈记录的研究方法,对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全体老人、养老院老人、传统在家养老老人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开展进行系统的调查,总结模式运行的宏观优势及发展瓶颈,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较全面的、适当的建议,以期能让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健康、长效的发展,同时能给其它地域的养老体系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详细介绍:
本文通过自编调查问卷《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运行状况调查表》,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模式8年之久的宁波市海曙区的为基地,采用问卷调查法加访谈记录法,对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全体老人开展进行系统的调查,总结模式运行的宏观优势及发展瓶颈,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较全面的、适当的能让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健康、长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调查认为,社区居家养老运行几年来,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是一种值得关注、借鉴、符合我国社会特点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充分利用民间力量,代表了一种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同时模式的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养老资源,也为广大老人提高养老生活品质提供了可行途径。另一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还面临着资金投入渠道不稳定、服务标准不完善、人员队伍力量不足等现实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根据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建议从“加强统筹规划,巩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基础”“完善资金投入体系,破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资金瓶颈”“强化服务队伍建设,支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庞大需求”“健全指导和监督体系,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几个方面提出了继续完善和发展该模式的对策建议。

作品图片

  • 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查--基于海曙区的调查分析
  • 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查--基于海曙区的调查分析
  • 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查--基于海曙区的调查分析
  • 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查--基于海曙区的调查分析
  • 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查--基于海曙区的调查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2009年我国首次发布的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比例将达到15%左右。人口结构和素质的改变,将极大影响中国的未来。 本文通过对率先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宁波市海曙区的调研,总结模式运行八年的现状,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前景,为完善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寻找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做出大学生的适当思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一种地方政府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也是解决养老这一严峻社会问题的有益探索。对该模式运行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是一个总结先进经验的过程,。 海曙区是在全国范围内首先提出这一模式并付诸实践的地区。相对于目前也在开展类似服务的地区,海曙区更加有典型性。 研究中对所有海曙区所有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进行了几乎全样本的调查,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调研可靠性提供了坚实保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当前老龄化趋势加快、养老群体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本课题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城镇中低收入养老群体怎样选择合适养老方式安享晚年,而且对政府寻找解决当前社会养老问题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同时响应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号召;在我国加速老龄化的进程中,我们的相关研究对城镇建立完善、科学的养老服务体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实践应用价值。

作品摘要

本文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模式8年之久的宁波市海曙区的为基地,采用问卷调查法加访谈记录法,对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全体老人开展进行系统的调查,总结模式运行的宏观优势及发展瓶颈,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较全面的、适当的能让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健康、长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调查认为,社区居家养老运行几年来,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是一种值得关注、借鉴、符合我国社会特点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充分利用民间力量,代表了一种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同时模式的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养老资源,也为广大老人提高养老生活品质提供了可行途径。另一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还面临着资金投入渠道不稳定、服务标准不完善、人员队伍力量不足等现实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根据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建议从“加强统筹规划,巩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基础”“完善资金投入体系,破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资金瓶颈”“强化服务队伍建设,支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庞大需求”“健全指导和监督体系,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几个方面提出了继续完善和发展该模式的对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项丽萍.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理论与管理科学,2010,(2). [2] 刘波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政策述评—以广州市为例.管理观察,2010,(2). [3] 李东林等.契约合作: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选择与实践----以正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例.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4] 陈平.关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思考——以南京市鼓楼区为实例的研究[J].2009(11). [5] 祁峰.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J].经济问题探讨,2005,(2). [7] 孙泽宇.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1). [8] 赵丽宏. 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 2007,(10). [9] 赵立新. 论社区建设与居家式社区养老[J].人口学刊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我国城市实施居家养老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一)政策与角色定位问题 赵丽宏认为目前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还没有统一的鼓励扶持居家养老大力发展的政策法规,管理监督也缺少国家标准和规范,使得这项工作还停留在各地零散、自发组织实施的层面。其次,关于各责任主体角色定位问题,尤其是社区角色定位不清,责权不一致。 (二)评估机制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都已基本实施政府对困难老人实行居家养老补贴制度, 但尚未建立相应的制度化评估机制。如上海虽然已建立,但评估工作还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或服务机构自行评估,容易造成角色混乱。绝大多数的评估员由社区中的退休医生、街道社保科工作人员担任, 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评估技巧。 二、对策研究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新型养老方式,因此在对策研究上,学者们主要是围绕如何增强这三者的支持力展开。吴亦明认为社区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化养老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应构建较完善的老年社区支持网络,而关于如何改进社区服务的研究在目前对策研究中的比重也是最大的。赵丽宏、王锦成、刘飞燕等一致认为应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逐步调整服务内容和对象。孙泽宇则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建立对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评估机制,并组建中介性评估机构,使评估人员逐步职业化。 三、研究小结 社区居家养老是社会养老模式的一种具体方式,其养老支持力主要来源于社会: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及政府发放的各种老年补贴;生活照料及医疗服务主要来自社会(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精神慰藉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但家庭仍是养老支持力的来源,尤其在精神慰藉方面,家庭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服务内容研究上,主要集中于生活照料方面,对于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藉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服务对象上,不同特征老年人有着不同养老意愿,目前对于老年人的差别研究尚显不足。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各服务供给主体角色定位应该十分明确,然而目前的研究缺乏对于政府、社区、NGO 及企业、家庭等服务生产机构各自应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和任务的深入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