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与未来--对H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现状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三种形式。由于农民工的特殊身份,一般只具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资格,而医疗保障对农民工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与意义,对于中国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农民工医疗保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有关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多,但对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实证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依据实地调查材料,从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现状出发,试图探寻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体系的新途径,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文章结构由摘要、关键词、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基本现状、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分析、构建农民工医疗保险体系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结语八个部分组成。 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先指出学界对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的现状,因此笔者利用近两年寒假时间,对H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现状进行专题调查,还介绍了本次调查的抽样方法、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基本现状表现为:1、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较高。2、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种类比较单一。3、农民工从事的行业不同,参保率也不一样。4、保险由农民工自己买的居多。5、农民工自我健康状况越好,参保率越高。6、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愿望较高。 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对医疗保险险种认知程度影响农民工参保率的高低(二)经济条件所限、认识上的误区也影响农民工参保率的高低:一是经济条件限制了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二是看病不自由;三是医疗费报销难以保证,使农民工对医疗保险望而却步;四是农民工对医疗保险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三)农民工从事的工种影响农民工参保率的高低。(四)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参保率高低的原因:一是农民工对医疗保险重要性的认识影响其参保率的高低;二是农民工对医疗服务的态度评价好坏也决定其参保率的高;(五)户籍是阻碍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根本原因:一是户籍决定农民工流动性强;二是户籍使得医疗保险关系接续难;三是户籍使得农民工被排斥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之外。 构建农民工医疗保险体系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认识,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二)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 ;(三)构建农民工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模式;(四)放开户籍政策。 最后结语部分提出农民工是具有理性行为的“经济人”,提高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保障农民工生命与健康的安全,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之下,农民工医疗保险体系必将得以建立和完善,最终实现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的目标。

作品图片

  •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与未来--对H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现状调查
  •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与未来--对H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现状调查
  •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与未来--对H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现状调查
  •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与未来--对H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现状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医疗保险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三种,由于农民工的特殊身份,一般只具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资格,而医疗保障不仅对农民工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与意义,因此研究农民工医疗保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农民工参加(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以期探寻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新路径,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者利用寒假组织参与“关于H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现状调查”专题调研,报告是在资料整理与分析基础上形成。本文选取一个一般性的中等城市对农民工展开自填式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并辅以文献法;此次调查有效问卷率为95.4%,所有问卷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描述统计和多变量交互分析。本文提出仿照户口转移模式或银行开户模式,建立异地医疗帐户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新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报告系作者经过深入调查、走访,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对资料进行科学整理与分析,同时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了解农民工参保现状及影响农民工参加(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文章提出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其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另一方面应打破户籍限制,让农民工异地参加医疗保险,并建立医疗保险帐户异地对接,实现农民工医疗保险一体化,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作品摘要

本文运用社会学相关原理,首先,从参保率、参保种类、参保愿望等方面,考察了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现状;其次,文章认为农民工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既受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民工的健康状况等客观原因影响,也受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认识态度等主观原因影响,同时,还受到农民工自身经济状况、工作的流动性以及户籍等现实条件的限制;最后,一方面政府应引导其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另一方面应打破户籍限制,让农民工异地参加医疗保险,并建立医疗保险帐户异地对接,同时,积极推进医疗改革,鼓励农民工参加商业医疗保险,从而实现农民工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该篇作品曾获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一等奖。 曾获校2008年寒假社会实践成果一等奖。 发表于校大学生社会调查与实践中心会刊第十八期《观点》。

参考文献

[1]Zheng Gongcheng:《Focusing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Volume of Interviews with Prof.Zheng Gongcheng》,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年版。 [3]孙时进:《社会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社2005年版。 [4]史柏年:《社会保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王延中 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6]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版。 [7]陈联合:《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探讨》,《理论》2002年第3期 [8]夏冰:《农民工医疗保险设计探索》,《理论》2005年第1期 [9]刘声:《社保高门槛让农民工望而却步,医保参保率仅10%》,中国青年报2005年版。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人交谈、亲临实践、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所谓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对于农民工的地位和作用,学界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证,大多学者认为农民工在城市干的是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为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作为城市“ 边缘人”,农民工却难也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社会保障,这种状况影响了城乡的协调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为农民工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才能对他们到城市工作、生活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吸引力,才能有效开发和配置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促进城镇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正是由于农民工的特殊性,他们在类型上也有不同。郑功成教授将农民工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城市化的农民工,大约占15%-20%,他们多年在城市工作,有稳定的职业、稳定的生活来源和相对固定的住所,已经变成产业工人的一部分;第二类是季节性农民工,他们只在农闲的时候出来打工;第三类是大量的流动的农民工,没有固定住所和稳定的岗位,这部分占到农民工的60%以上,他们将来有可能转化为市民,也有可能继续当农民 。 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问题,学界也有较多的关注。沈立人认为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其健康、安全方面在城市中难以得到保障 。陈联合指出广大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不能很好的得到医疗保障,造成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夏冰根据农民工是我国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这一特点,提出为保证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顺利、有效的实施,在设计上要照顾到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不能简单地照搬已有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鉴于农民工在城市之间及乡镇之间的流动性,设计方案时要尽量考虑农民工参加医保与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确保参保农民工在流动之后依旧能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万辟番、王莹也指出农民工为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原本应该享受与城镇职工平等的医疗保障权益,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大多数农民工被无情地排斥在了医疗保障机制的大门之外。这种现象不仅与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相背离,同时也彰显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和医疗卫生资源在分配上的不公平。 有鉴于学界对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的现状,因而开展实证研究尤为必要,这对提升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