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传承建筑文化 延续海上丝路--关于泉州典型古建筑的价值、保护与开发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泉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台湾海峡西岸,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文化名城之一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城内外自唐代起分别兴建并保存至今的大量典型古建筑历史悠久、造型奇特,是多元文化的缩影,积淀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许多宝贵的聪明才智与不朽业绩,它为我们今日研究泉州古建筑的社会发展史、建筑技术、文化艺术、抗灾能力和见证与国内外及海峡两岸渊源等方面提供了无价之宝...(查看更多)
- 详细介绍:
- 一 泉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 泉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台湾海峡西岸,是著名侨乡和中国首批(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24个文化名城之一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有“海滨邹鲁”之雅称。公元711年(唐景云2年),泉州开始有自己的建制,至今已有一千两百九十多年历史,自唐代起,这里就是对外贸易港口,南宋时曾与广州并驾齐驱成为全国的两大商港。元代泉州成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东...(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泉州自唐起分别兴建并保存至今的大量典型古建筑积淀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许多宝贵的聪明才智,它为今日研究泉州古建筑的建筑技术、抗灾能力、建筑文化、见证与海峡两岸及国内外渊源和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供了无价之宝。为此我们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以泉州一些保存至今的典型塔、寺、桥类古建筑为题材,对其特色、价值、可以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需要保护与开发的若干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采用集合创新方法,综合多学科知识,系统地研究与泉州典型古建筑有关的问题,选题新颖,立意高,文笔所到之处都有其独特见解和深入认识。其中时间上考虑了古代与现代相结合的途径;空间上既立足于泉州本土又联系到具体场点,寻求点面间连结;样本选择体现典型性、可研性、可促进海峡两岸及国内外关系、可明显带动经济社会效益的产物;因此研究结果不但聚焦了古建筑技术与文化的热门话题,且紧扣主题切入政府与百姓的关注点。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对泉州古建筑的建筑技术与文化、可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及保护、开发等方面的调研与分析结果,无论是对促进泉州古建筑研究的世界性交流和增进与海峡两岸及国内外友好关系,还是对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历史遗产并发挥其应有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所获得的诸多宝贵和可供有关部门与人员借鉴的调研成果,在学术价值方面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见解、在咨政价值方面兼备建设性的可行对策,可很好适应各类人员需求。
作品摘要
- 泉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台湾海峡西岸,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文化名城之一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城内外自唐代起分别兴建并保存至今的大量典型古建筑历史悠久、造型奇特,是多元文化的缩影,积淀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许多宝贵的聪明才智与不朽业绩,它为我们今日研究泉州古建筑的社会发展史、建筑技术、文化艺术、抗灾能力和见证与国内外及海峡两岸渊源等方面提供了无价之宝...(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作品获2009年第九届“挑战杯”□□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社会调查报告和社科类学术论文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林建生等,历史大震与泉州典型古建筑塔寺桥类的结构抗震,世界地震工程,21,2,2005年,159-166. [3] 林建生,石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分析及减灾对策,工程抗震,55,2,1993年,27-31. [4]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主编,泉州典型古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5]...(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文件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本项目涉及到古建筑的建筑与防灾技术、建筑文化、历史和风俗、保护和开发等多学科的内容,当前国内外对这些古建筑的研究一般是在其中的某些学科或在某类建筑的某一学科的某些方面中进行,因此尚未见对上述几方面同时进行研究的论文与课题,为此对各学科在泉州典型古建筑方面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1.由于泉州典型古建筑经历了1604年泉州海外大震的考验,并有完整的碑文及史料记载,因此国内外地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