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安徽省无为县的个案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笔者对安徽省无为县农民工返乡基本情况进行了个案调查,深入了解了该县返乡农民工的状况、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其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和返乡原因,然后在县域意义上就政府、农民工、社会三个方面构成的工作体系提出解决当前农民工返乡问题的建议。最后,指出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是农民工就业的制约瓶颈,并从长远角度提出建立以全国农民工信息数据库为支撑的全国农民工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的解决方案。
详细介绍: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现了一次大规模农民工“返乡潮”。为了解返乡农民工现状和地方政府的应对措施并探索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法,我们团队深入安徽省劳务输出大县——无为县进行了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性访谈,我们了解了该县返乡农民工的人员结构、务工情况和返乡现状,同时走访了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以了解其应对措施及其初步成效。在掌握了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分析出农民工返乡原因及其影响,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政府、农民工、社会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然后针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劳务输出、输入地不能相互协调,就业信息不能及时有效传递等问题,我们立足长远地提出建立以全国农民工信息数据库为支撑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议。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准确反映全国各地农民工供需情况,并针对政府、企业、农民工三方面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从而实现政府有序引导、企业有效招工、农民工顺利求职,最终实现全国农民工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文中先分析了建立信息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分别具体阐述对信息平台的结构体系和服务手段及建立步骤的设想,最后分析预期效益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部分企业经营困难,2008年末大批农民工返乡,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为深入了解返乡农民工现状和地方政府应对措施并探索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法,笔者协同队友深入安徽省劳务输出大县——无为县进行调研。在对农民工返乡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县域意义上针对政府、农民工、社会三方面构成的工作体系提出政策性建议,最后设想构建基于农民工信息数据库的全国农民工就业服务信息平台。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通过多种调查手段深入实地调查,用文案调查资料与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农民工求职现状并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提出了建立基于农民工信息数据库的全国农民工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的设想。 国内现有研究多侧重于政府宏观调控来增加岗位和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引导,本文还从农民工自身和社会另外两个角度提出具体建议;以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从信息社会学视角研究农民工信息短缺和求职难问题,学科视角新。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数据调查方面,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数据真实有效,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在对策建议方面,基于该县的个案分析提出了适应于县域的可行建议,操作性强;并且分析了当地政府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不足,为地方政府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文中还提出建立全国农民工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的设想,对其结构和功能提出了完整的构想,从信息角度突破农民工就业中求职信息短缺这一瓶颈。

作品摘要

笔者对安徽省无为县农民工返乡基本情况进行了个案调查,深入了解了该县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其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农民工的就业现状、返乡原因及其影响,然后从政府、农民工、社会三个角度提出解决当前农民工返乡问题的建议。最后,指出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是农民工就业的制约瓶颈,并从长远角度提出建立以全国农民工信息数据库为支撑的全国农民工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的解决方案。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郑功成,等.中国农民工问题: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06). [3] 温铁军.中国经济危机软着陆与三农政策[J].改革内参(评论版),2009(6). [4] 李占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农民工流动就业服务体系[J].宏观经济究,2007(06). [5] 郑辉.论劳动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J].信息化建设,2005(06). [6] 杨凤勇,李 娟,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农民工就业[J].商场现代化,2007(12). [7] 谢俊贵.信息的富有与贫困——当代中国信息分化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8]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02).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法:在无为县32个村庄随机发放问卷500份;个案访谈法:走访劳动保障局等部门了解该县相关政策及其成效并对返乡农民工家庭进行访谈;文献研究法:走访政府部门获取当地农民工的文献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 农民工问题研究的四个阶段 根据部分学者的意见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改革初到1988年,关注的焦点在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对跨地区流动的调研较少;第二阶段,1988-1992年,这一阶段出现大规模“民工潮”,多为应急性、对农民工该不该流动的评价式研究,缺乏规范系统的调查分析,研究滞后于现实;第三阶段,1993-2000年,是农民工问题调查的转折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等国内大型研究团体进行了大规模调研,研究落后于现实的状况得到了改观;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其特点是研究与政府决策、制度创新更紧密的结合,具有历史意义的是: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国务院研究室发布了《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2. 一些学者和工作部门从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角度对当代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的研究:在农民工就业问题领域,主要研究观点和成果涉及的命题有:农民工就业问题原因分析;农民工就业流向、规模、结构、心理以及行为方式等;农民工就业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农民工就业权利保护等。主要参考文献有马西恒的《关于中国入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分析》、刘晓英的《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及其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张叶云的《转型期社会资本在青年农民工就业中的地位》、朱光磊《农民工意见表达的限制性因素及其对策研究》、江立华的《论城市农民工的平等竞争权问题》、梁玉华的《农民工就业领域中的弱势地位分析》等。 3. 农民工这个概念是中国特有的,因此国外对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较少。其次,国内比较缺少对类似于金融危机这种背景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具有应急意义的文献较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