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发展与参与:解构城市新贫困社群福利供给的困局--基于湖南省长沙市新贫困社群的调研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调研报告关注的对象是新贫困社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当前社会保障领域的贫困陷阱问题。在对湖南长沙442户城市新贫困社群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当前贫困陷阱的形成不单单是由于新贫困社群的福利依赖造成的,政策有效性问题也是形成贫困陷阱的主要原因。由于以往的研究主要倾向于从福利依赖角度进行相关研究,所以本文的视角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本文的调研方式是问卷法与访谈法,分析方式是定量与定性结合的主辅设计法。通过SPSS软件的运用和定性的解读,本文试图揭示贫困陷阱形成的政策原因。本文及相关研究2007年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并在2007年到2009年间发表论文15篇,2009年获得天津市“挑战杯”特等奖。
详细介绍:
城市贫困现象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失业与下岗现象的急剧增加,城市新贫困社群的贫困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和理论界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作为福利三角中的重要一个主体,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促使城市新贫困社群真正脱离贫困,无疑成为当前政府社会福利供给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相关研究的。本文主要对城市新贫困群体需要匮乏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对长沙市区的社会救助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在调研中,本文受到了长沙市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并对有关政策、方法进行了横向的比对,总结出了当前制约政府福利供给效率提升的症结。本文关注于城市中新贫困社群的社会福利,目的是研究其需要保护背后的政府政策设计问题。通过福利研究方向的切换,本文试图从当前学术界研究较多的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等角度转向社会政策分析角度,从福利依赖的角度过渡到政策有效性的角度。因此,从本文的研究设计来看,以政策为导向、以制度分析为突破口来探求政府在福利供给中的方式与地位,是文章始终坚持的要点。本文对长沙市区442户新贫困社群进行了调研,力图展现当前城市新贫困群体需要问题背后的政策漏洞。本文首先对基本概念和当前的社会福利供给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社会生存需要、社会发展需要与社会参与需要的了解,用实证资料证明了社会发展需要与社会参与需要对基本生存需要的反作用和三者的一体性,进而分析出了政府当前社会福利供给出现福利陷阱困局的政策原因,并据此建议政府采取赋权参与社会政策来加大对新贫困社群能力与机会的帮助。本文及相关研究2007年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并在2007年到2009年间发表论文15篇,2009年获得天津市“挑战杯”特等奖。

作品图片

  • 发展与参与:解构城市新贫困社群福利供给的困局--基于湖南省长沙市新贫困社群的调研报告
  • 发展与参与:解构城市新贫困社群福利供给的困局--基于湖南省长沙市新贫困社群的调研报告
  • 发展与参与:解构城市新贫困社群福利供给的困局--基于湖南省长沙市新贫困社群的调研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关注于城市中新贫困社群的社会福利,目的是研究其需要保护背后的政府政策设计问题。通过福利研究方向的切换,本文试图从福利依赖的角度过渡到政策有效性的角度。本文用实证资料证明了社会发展需要与社会参与需要对基本生存需要的反作用,进而分析出了政府当前社会福利供给出现福利陷阱困局的政策原因,并据此建议政府采取赋权参与社会政策来加大对新贫困社群能力与机会的帮助。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从研究的思路来看,与过去的大部分研究主要从福利接受者角度讨论探讨城市贫困问题不同,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福利供给者政策的分析上。 2、从分析的角度来看,本文采取了政策角度去观察新贫困社群需要之间的关联。 3、从实际效果来看,本文所依托课题曾成功寄送给温家宝总理,中央领导同志对本项研究工作给与了高度评价(信复字2007[19]号)并转交有关部门参阅。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对中部核心城市的福利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在调研中,吉林、河南两个省结合本省的基本情况,对本文与相关的研究的建议进行了审阅与回复,并对本文给与了有力的支持,肯定了本文在该省的借鉴意义。 本文依托的课题《长沙市区社会救助管理方式的分析报告》曾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收悉(信复字2007[19]号)。从国家信访局的回复中获悉,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作品摘要

当前,城市新贫困社群业已成为政府亟需关注的主要城市人群。对城市新贫困社群的关注,不但涉及对其基本生存需要的福利供给,还应当涉及其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参与的需要,以形成一个联动的体系化福利供给链条。基于湖南省长沙市区442户新贫困社群的基础调研,本文解构了城市新贫困社群形成贫困陷阱的政策原因,认为:当前政府没有采用三需要综合的方式进行福利提供,是造成福利供给低效的政策原因。建议政府加大对社会发展需要与社会参与需要的福利提供力度,优化政府的福利的供应效率。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2007年,所研究报告被温家宝总理收讫并予以高度评价,受到国家信访局回复、中央政策研究室领导审阅。 2、2007年到2009年,在学报或期刊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5篇。 3、2009年,论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4、2009年,天津市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1] Ascoli, U. & Ranci, C. (2002). Changes in the Welfare Mix: The European Path. New York : Kluwer Academic/Plenum. [2] Evers, A. (1988). Shifts in the Welfare Mix: Introducing a New Approach for the Study of Transformations in Welfare and Social Policy. Eurosocial, Vienna. [3] Evers, A. (1993). The Welfare Mix Approach: Understanding the Pluralism of Welfare Systems. Aldershot : Avebury. [4] Johnson, N. (1987). The Welfare State in Transition :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elfare Pluralism. Brighton (England) : Wheatsheaf. [5] Johnson, N. (1999). Mixed Economies of Welfare: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London; New York : Prentice Hall Europe. [6] Rose, R. (1986). Common Goals but Different Roles: The State’s Contribution to the Welfare Mix.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Silverman,B. & Yanowitch,M.(2000). New Rich, New Poor, New Russia : Winners and Losers on the Russian Road to Capitalism . New York: Sharpe.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会议、图片、照片、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新贫困问题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后期。西方的新贫困的出现,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与国际市场细分,南北差别的扩大;经济结构变迁,劳动力、资金等从第一产业部门和第二产业部门向第三产业部门转化;意识形态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变化等等。在有关的文献中,为了将在这些背景下出现的贫困与原有贫困相区别,学者们将此定义为新贫困( Silverman & Yanowitch,2000 )。对中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的研究发现,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他们在多个方面被社会排斥(彭华民,2007)。 国外关于城市新贫困问题的研究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较多理论。Dahrendorf(1988)认为社会中的利益集团对社会资源的分配是形成城市新贫困的主要原因。Mead(1991)认为城市新贫困源于机会的缺乏而不是无能力或者不愿意利用机会。Silverman和Yanowitch(1997)从社会转型与新贫困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探讨新贫困现象。Bauman(1998)认为消费的内部排斥是形成城市新贫困的主要原因。Gordon(2000)则从社会排斥的角度着手来探讨新贫困问题。 关于城市新贫困者陷入贫困的原因与解决方式,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领域。社会学角度来看,陆学艺(2002)与孙立平(2004)分别提出“分层理论”与“断裂理论”,彭华民(2008)则主张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去研究新贫困社群的贫困问题。公共管理的视域下,邓大松、林毓铭等(2007)倡导建立体系化的公共政策来回应新贫困社群的需要,郑功成(2008)主张将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和促进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予以深化,杨艳绥(2008)建议中国城市新贫困社群需要保护与政府构建形成互动,张成福(2000)认为应正义、公正、有效率地实现新贫困社群的需要,沈亚平(2006)则阐述了公共服务性政府到社会取向型政府在新贫困社群公共性福利供给上的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