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金融危机下农民工技能素质培训的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中国经济受到巨大影响。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最薄弱的群体——农民工成为承受直接冲击的群体。究其原因,除了金融危机这一客观因素之外,农民工自身技能素质偏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以当前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参考近几年的有关统计和调查报告,并结合走访、面谈等方式,来分析农民工就业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又从农民工自身技能素质偏低这一层面切入,围绕农民工自身技能素质的培训,来论述农民工技能素质培训中的新特点和新情况;进而探讨了应如何切实更好地开展培训和提升农民工的技能素质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详细介绍: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群体。他一头连着农村经济,一头连着城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产业日益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今天面对金融危机,一些外向型企业受到很大冲击,出现倒闭或停业现象,导致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春节后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返城找工作遇到了极大困难。即使部分农民工能找到工作,但工作时间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工资收入仅能维持日常生活需要。2009年新春伊始,“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上至中央下到普通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部分沿海地区一些企业裁员甚至倒闭。当无工可打或者收入严重降低的时候,农民工返乡也是理性的选择。 不过,金融危机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以及对农民工打工的影响,会经历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面对金融危机这个客观情况,以及大批农民工返乡潮,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农民工在这次金融风暴面前显得如此的脆弱和不堪,这除了金融危机直接影响的原因外,同时也暴露了农民工自身的弱点-----技能素质偏低,应对外界的变化能力差。这不得不使我们对农民工自身技能素质提升这一问题,引起新的思考与定位。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在于如何有效对大量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工进行技能素质培训,保证他们充分就业,保障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为我国有效的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有社会价值、有实际意义的参考模式及新型的发展之路。 基本思路:从实际出发,通过走访调查、进行交谈,采访政府职能部门人员、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全方位了解当前农民工技能素质培训的真实情况,及政府在此方面所作工作的力度与效果,力求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作品调查金融危机下农民工技能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采用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做法,应该说有较高的科学性。 先进性:本作品关注的是当今中国最突出的农民工问题,一旦有效解决当前农民工技能素质培训的问题,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独特之处:以金融危机为背景来对农民工问题进行全方位观察、诊断,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为农民工技能素质培训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本作品研究成果、所提建议如果能受到重视并得到有效实施,对农民工技能素质培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改善和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及生活环境、质量将起到明显的、甚至是巨大的作用。 现实指导意义:虽然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只涉及农民工技能培训等方面,但通过走访、面谈等调查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这对于作为一个具有大量农民工的农业大国来说,其所作现状分析、对策研究应该说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作品摘要

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中国经济受到巨大影响。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最薄弱的群体——农民工成为承受直接冲击的群体。究其原因,除了金融危机这一客观因素之外,农民工自身技能素质偏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以当前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参考近几年的有关统计和调查报告,并结合走访、面谈等方式,来分析农民工就业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又从农民工自身技能素质偏低这一层面切入,围绕农民工自身技能素质的培训,来论述农民工技能素质培训中的新特点和新情况;进而探讨了应如何切实更好地开展培训和提升农民工的技能素质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该作品于2009年4月在本校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 该作品于2009年5月在第七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J].2004,12-13 [2]卜荣平,万力,王兆文,肖爱民.校企一体,以产养学[M].农家顾问,2008,99-120 [3] 国务院研究室主编.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56-78 [4] 关注金融风暴中农民工就业问题[J]. 石家庄:燕赵都市报,2009 [5] 季林.农民工就业问题初探[J].农民日报,2007,p23 [6]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运行机制研究[J].商业时代,2008,p99 [7] 施维,陈四化.河南:驻马店劳务输出成就特色品牌[J].农民日报,2006,43-56 [8] 吴志全.新县劳务输出人员勤学本领出国务工[J].河南报业网-河南报,2005 [9] 郭正杰.发展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的经验与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07 [10] 姜长云.农民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35期 [11] 范大平.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56-67 [12] 王景战.农民工培训的“三张订单”[J].职教论坛,2006,p23

调查方式

走访 、 现场采访 、 人员介绍 、个人交谈 亲临实践 、书报刊物 、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技能素质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是增加个人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在国外,已有许多文献就人力资本对农户增收的作用展开了分析评价(sehultz,1988;Phillips,1994;Hu枷an,1977)。在农村地区的非农部门中,教育在工资性收入和自我雇用方面的收益率也非常高(响verbe嗯,1993)。Manrer-vazio(1990)和Zhangeta(forthcoming)的研究指出教育对非农收入影响显著,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在不断增加。D.T.(2002)等人进一步指出教育和工作经历对劳动力参与不同部门的决定起重要作用。 同时在国内已有诸多学者,运用统计数据或调查数据,证明了技能素质培训的增收作用,并测算了培训的增收效果。 周其仁(1997)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对农村劳力的制度性歧视仍然妨碍着对教育和技能等素质一视同仁的回报,但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别还是比较敏感地反映出教育和技能等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作用: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民工比未接受培训者的收入要高7.5%。并且,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收益反映人力资本差异的敏感程度也随之提高。侯风云(2004)利用典型调研得到的数据,计算得出培训后收入的相对变化为27.89%。Li(2005)在构建江苏样本的Mince:方程时,加入了培训这个自变量,其含义是指正规培训项目及学徒式培训。他们的计算结果得出,无论是对所有年龄段,还是35岁以下年龄段的回归分析,培训均同工资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且增收效果明显。另有部分研究测得技能培训在增收方面的具体金额。在盛来运等人的研究(2006)中,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月均收入为745元,比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低几百元。 由此可以得出,对于农民工而言,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有组织地进行专业技能素质培训。易君健等人利用以农民工为对象的抽样调查研究指出,人力资本与工资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与基础教育的投资收益率相比,职业技术培训会给农民工带来更高的工资收入。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