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期货+订单”促生猪生产走出困境
小类:
社会
简介:
自2007年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不断地上涨,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这同时也引起在校大学生的兴趣和深深的思考。经过前期精心的准备,同年8月份,我们组织了深入国家生猪养殖大县湖南省长沙县的广大农村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针对生猪生产的调查。在此期间,调查小组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对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金井、白沙、福临等镇的十几个村庄展开了广泛的走访调查。在此期间,共发放了2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35份。共走访了203位农户,小型的养猪厂30个,中型的养殖厂12个,大型的养猪厂5个。与此同时还做了大量详实的笔录,取得了珍贵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详细介绍:
针对猪肉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我们深入到全国生猪养殖大县长沙县的广大农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走访了大量的农户和养殖场,最终发现导致肉价上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风险问题。这包括价格风险和疫病风险。二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主要反映了信息的贫富分化问题。政府、大公司、大企业是信息的富有者,而占市场供给80%的农户却是信息的严重贫乏者。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提出了 “期货+订单”这一促进生猪生产的崭新模式。通过运作这一模式,肉价链上的各个参与者均可获得收益,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必将对我国建立稳定长效的生猪生产机制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目的: 猪肉价格的波动能引起“一揽子”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进而引起CPI指数的波动和农民的切身利益。 2、基本思路: 作品的撰写基于实地调研的相关数据和走访的内容。调研地点选择在长沙县。第一阶段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广泛了解长沙县的养猪现状,找到猪肉价格飙升的根本原因;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农户的回访,对比发现广大猪农自去年八月份以来在生猪养殖方面的变化,进而发现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产生的效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此调研是针对2007年猪肉价格过快上涨这一影响国计民生的问题而展开的,紧扣了时事热点,反映了广大养猪农户的心声,符合国家相关的政策方针。本作品的调研数据和结果都是从走访广大农户和对养殖场的实地考察而得来的,并且对其进行了科学的处理。本作品从发现猪肉价格过快上涨的根本原因着手,借鉴国外运作比较成熟的生猪期货交易市场,提出了“期货+订单”这一稳定猪肉价格的长效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鉴于国外生猪期货交易市场特别是美国芝加哥生猪期货交易市场的成功运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肉价过于频繁波动的问题,在我国着手探讨和建立生猪期货交易市场势在必行。同时将其与订单这一传统的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买方和卖方这两个方面入手在源头上为保障猪肉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期货+订单”的养猪模式也可以保证农户利益,减少农户养殖的价格风险和疫病风险,提高积极性,促使我国的猪肉产业稳定发展。

作品摘要

针对猪肉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我们深入到全国生猪养殖大县长沙县的广大农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走访了大量的农户和养殖场,最终发现导致肉价上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风险问题。这包括价格风险和疫病风险。二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主要反映了信息的贫富分化问题。政府、大公司、大企业是信息的富有者,而占市场供给80%的农户却是信息的严重贫乏者。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提出了 “期货+订单”这一促进生猪生产的崭新模式。通过运作这一模式,肉价链上的各个参与者均可获得收益,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必将对我国建立稳定长效的生猪生产机制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 2007年10月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财经界》; 2) 2007年10月调研报告相继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和委员会和湖南省人民政府的高度肯定,并予以了书信回复; 3) 2007年11月调研团队获校“芙蓉学子”奖; 4) 2007年11月调研报告获“二00七年度湖南省暑期三下乡调研报告二等奖”; 5) 2007年12月作品获校学术作品最高奖“杨树达奖一等奖”; 6) 2008年3月,调研报告得到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的高度肯定; 7) 2008年5月,长沙电视台为我们的调研制作了一期专门的记录片,对我们的行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8) 2008年6月,调研报告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和农业部的高度肯定,并予以了书信回复; 9) 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予以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报道。

参考文献

1、从2006年上半年起,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据农业部统计显示,5月生猪价格跌入最低谷,为5.96元/公斤,养猪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一年后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在2007年7月份上涨到历史最高点:如沈阳猪瘦肉价格为23.50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101.72%。 2、关于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根据我们的调查,广大农户认为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猪源的减少,其中认为是由于农户弃养和疫病造成生猪供应减少从而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比例占到了69%,据农户反映养猪成本主要是饲料成本,而今年的饲料价格上涨幅度并没有猪肉价格上涨这么明显,因此认为是饲养成本上升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只有35户占总户数的15%。 3、关于政府补贴政策的效果:据农户反映,目前长沙县一头能繁母猪的价格已经高达2000元/头,而政府给母猪的补贴仅为50元/头,仅相当于母猪价格的2.5%,于是这与补贴相比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来看,因为补贴而保持母猪存栏和观望的农户比例分别占调查总数的37%和28%,因补贴而购买能繁母猪和培育苗猪的农户只有71户仅占了30%,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户不会因为这50元补贴而去购买母猪。 4、关于肉价上涨前后对比:在肉价上涨前,调查地区的养猪率达80%,而之后却只有34%。在肉价上涨前,调查地区猪农的养猪积极性高达90%,而之后则只有33%; 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现代期货投资学》、《美国期货市场研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新华网、人民网等官方门户网站上国家发布的涉肉价问题的相关文件和决定;其他与此有关的文章和报道。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邢精平在2007年发表于《深交所》的《生猪、期货与市场价格信号》也分析了在中国构建生猪期货市场的可能性,以及构想的实施措施,但是缺乏实证数据,而且没有与订单相结合。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设想的阶段,缺乏实证的考察。 刘国信曾在《科学种养》中撰文《生猪期货:规避风险的积极选择》,认为我国由于生猪生产产业化程度较低,缺乏良好的套保避险工具和价值发现工具,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整体变动趋势,使生猪产业链上各养殖、加工、贸易企业无法根据市场变动调整生产计划,不能保证行业的有序发展。他后来又在2008年的《猪业科学》的《生猪期货:规避养殖风险,促进产业发展》中明确指出“在生猪现货贸易中,养殖、购销和屠宰环节利益分配失衡,这种失衡一方面是由行业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与当前现货交易方式有关。而生猪养殖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主体,风险最大而利润最低,处于弱势地位。而什么是生猪期货?通俗地说,就是让养猪户今年知道明年的生猪销售价格,这样,便于养殖户确定第2年生猪饲养的数量,使得市场生猪拥有合理的饲养量。采用市场化的途径,开展生猪期货交易,能解决价格波动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的问题;运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和期货交易套期保值功能,能规避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引导养殖者、企业进行产业调整和改善管理,规划或进或退的策略,化解现货交易的价格风险。” 王双正在文章《关于当前猪肉价格上涨的若干思考》中提议“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土地供应、财政补贴、税费减免、信贷发放、生猪保险、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养殖户(场)必要的支持,帮助农民建立养殖小区或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引导众多散养户向规模养殖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龙头企业(或养猪协会)+生猪生产基地(或养殖小区)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养猪协会联结农户和市场的纽带作用,组织众多分散的养猪户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2008年的《中国畜牧杂志》刊发了一篇访谈《生猪期货———养猪业的新动力》,受访的种猪场总经理和期货经纪公司分析师都认为“生猪期货上市后,将带来整个生猪市场各方主体的共赢和产业链条的稳定,有助于增加养猪户的收入。利用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引导养殖户合理确定饲养规模,科学把握销售时机,降低生猪饲养和销售的盲目性,稳定与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同时有效提高我国生猪产业化程度。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