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制度樊篱与身份转变——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现有制度对农民工在城市中实现身份转变存在着障碍性的作用。应当通过制定对农民工有利的政策,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待遇,降低制度性障碍带来的不公正程度,帮助他们最终实现职业身份乃至户籍身份的转变。
详细介绍:
现有制度对农民工在城市中实现身份转变存在着障碍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户籍制度限制社会流动的功能已经弱化,但是户籍制度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社会屏蔽”制度存在的。二是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保障制度、子女的教育制度对农民工群体存在排斥,这种排斥会削弱农民工群体的心理归属感。三是劳动就业制度对农民工有效支持的缺失,对农民工职业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收入分配制度对农民工的不公平,降低了农民工在城市的身份归属感。应当通过制定对农民工有利的政策,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待遇,降低制度性障碍带来的不公正程度,帮助他们最终实现职业身份乃至户籍身份的转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农民工是城市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城市中的处境却十分艰难。要改变这一局面,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社会,实现身份的转变。基于此,我们特进行此项调查研究。由于农民工在实现身份转变的过程中,制度性因素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本研究试图从制度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问题。笔者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对农民工身份转变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认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在城市中实现身份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应该包括农民工户籍身份转变,职业身份转变,心理上产生对城市的身份归属感这几个方面。本研究从制度性因素对农民工实现身份转变的影响这一角度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客观中立地分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农民工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公正和谐。解决农民工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帮助他们实现身份转变,尽快地融入城市社会。而要做到这一点,制度性因素是关键。另外,本研究在之前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基础上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概念进一步细化,深入分析了制度性因素与农民工身份转变间的关系。这一研究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并对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度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作品摘要

制度性因素与城市农民工实现身份转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现有制度对农民工在城市中实现身份转变存在着障碍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户籍制度限制流动的社会功能已经弱化,但是,户籍制度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社会屏蔽”制度存在的。二是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保障制度、子女的教育制度对农民群体存在排斥,这种排斥会削弱农民工群体的心理归属感。三是劳动就业制度对农民工有效支持的缺失,对农民工职业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收入分配制度对农民工的不公平,降低了农民工在城市的身份归属感。应该通过制定对农民工有利的政策,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待遇,降低制度性障碍所带来的不公正程度,帮助他们最终实现职业身份乃至户籍身份的转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徐勇,徐增阳:《流动中的乡村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 李路路:《向城市移民: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载李培林主编:《农民工—— 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李强:《当前我国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的几个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1). [4] 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 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 陈成文 、王晓修:《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城市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来自长沙市的一项实证研究》[J].《学海》2004,(6).

调查方式

走访、文件、现场采访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中国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不同学者对这一问题关注的视角也不尽相同。在此,我们将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做一个概述。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社会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持续加快,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郑杭生先生的“农民工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这些研究从现代性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合法性和必然性进行论述;二是探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如王远彰、盛喜真的“农民工待遇市民化探析”,刘海清、麻智辉的“外来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非制度性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其中,刘传江又更进一步,研究了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在学术界的持续升温,用社会资本来研究农民工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农民工研究的一大趋势。而后,研究工具又由社会资本扩展到了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等,由此,形成了第三类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如陈成文等通过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研究,来分析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刘辉武的“文化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从文化能力型文化资本和制度型文化资本的角度来论述文化资本缺乏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等等;四是论证政策支持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性,如钱正武的“社会政策支持与农民工市民化”,他们的研究侧重点放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所需要的政策支持上面;而随着我国学术研究对人性探讨的逐步深入,开始有学者从心理的层面来研究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这也是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第五类研究。如钱一舟“进城务工农民对城市社会的心理认同感分析”。 尽管现阶段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数量繁多,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这些研究往往缺乏全局的探讨。此外,这些研究往往没有能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进一步细化,而这正是本研究的先进之处。我们从户籍身份、职业身份的角度论述了制度性因素对农民工身份转变存在的障碍作用;另外,本研究认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还应包含有心理上的融入,而制度性因素同样也会对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身份归属感产生影响。正是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本研究全面分析了制度性因素与城市农民工身份转变之间存在的关系。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