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当代大学生情感消费倾向性的调研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消费结构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除维持日常生活必需外,情感消费在其消费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本调研过消费文化视角进行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消费行为背后的情感符号象征意义及其消费欲望和内在的文化运作过程。
详细介绍:
我们的调研主要涵盖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具体消费情况,细致分析在众多消费行为尤其是在情感消费后面隐藏的心理因素;二是通过对大学生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的动态来探析影响消费行为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学生个人因素;三是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研究出大学生的情感消费共性特征并提出一些关于优化消费及社会导向作用的建议。

作品图片

  • 当代大学生情感消费倾向性的调研报告
  • 当代大学生情感消费倾向性的调研报告
  • 当代大学生情感消费倾向性的调研报告
  • 当代大学生情感消费倾向性的调研报告
  • 当代大学生情感消费倾向性的调研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总结前人论述的基础上首先界定“情感消费”等相关概念,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结果研究情感消费支出倾向性的城乡、性别、专业差异等内容。随后对周边同学进行个案研究,进一步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并按照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出当代大学生情感消费问题共性特征。从消费文化视角探讨大学生消费状况和结构,为完善和谐社会长效导向发展机制,加强大学生情感消费的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情感观提供了一些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项目立足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深层次问题,以情感消费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和消费结构,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背后的情感符号象征意义及其消费欲望和内在的文化运作过程,为建立和谐社会长效导向发展机制, 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抓住了教育发展中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深层次问题,将消费作为研究的基点,把消费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以逻辑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方法,其研究结果对于建立良好的社会导向长效发展机制,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大学生情感消费的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情感观以及优化大学生情感方面上得消费具有比较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品摘要

1.在调查中,来自城镇的学生一个月的平均通话时间为82.6分钟,农村的学生的通话时间只有50.8分钟,但在通讯消费上,其比重在农村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其却主要用于友情方面。通过对近50人的农村大学生的深入访谈中得知,一般农村大学生离开家住校读书较早,对家庭和对亲人的依赖性不大,早已度过“心理断奶期”,大多人的独立性很强,虽然家庭关系是自己的根源,但出门奋斗靠的是自己在外所建立的社会关系,所以更注重生活中的友情关系,更愿意以通讯方式沟通联系朋友。 2.在恋爱消费方式上,调查发现大多数男女生都支持AA制,而在实际消费中,由男生一方支付的占恋爱人数的30%,他们的心理倾向与其实际消费行为并不一致。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贵州省终审决赛哲学社科类一等奖

参考文献

[1]董玉刚.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及其引导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2007(10):12—14 [2]程远芳,郝永康.当代大学生情感消费的心态剖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37—138 [3]文敬荣,黄敬宝.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7(10):12—14 [4] 张洪,段振榜,周兰,李家其.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7(6):129—130 [5] 盛红勇.从OICQ看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教育[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105—107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