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乡村赌风的新趋势与文化治赌的新路径--来自皖浙农村的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课题组通过对皖浙两地20余个行政村的调查,揭示了当前乡村赌风蔓延的新特点及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危害性,并从浙江G村文化建设和赌风治理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和归纳了具有普适性的治理对策,以期对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有所裨益。
详细介绍:
在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日渐显露,乡村赌风蔓延就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待重视和解决的社会问题。这里提及的乡村赌风,既包括了经营赌业、聚众赌博等法定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包括了大量非罪性的普通赌博行为,即群众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小赌”现象。 为了更好地区分罪与非罪,从而更严厉有效地打击赌博犯罪,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不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带有少量财物输赢的活动,不以赌博罪论处”。《解释》的出台,一方面有利于集中焦点打击赌博犯罪,防止因打击面过宽而侵犯群众的利益,体现了立法的人性化原则。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农村群众特别是基层干部对《解释》中小额赌博活动非罪性的理解不够全面、准确,忽视了小额赌博活动的危害性。以至近年来,乡村赌风在小赌“合法化”的影响下呈蔓延之势,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毋庸置疑,对于违法犯罪的赌博活动,必须依法严厉打击。然而也应该注意到,面对当前乡村大量存在的非罪性的“小赌”现象,单纯的法律治安手段往往鞭长莫及,奏效甚微。需要在大量系统的实证调查和研究基础上,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治理与疏导之策,这是农村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 正是鉴于这种需要和价值,课题组选取当前赌风较为盛行,而经济水平又有差异的皖浙农村地区作为调查典型,在取得当地政府与基层干部的支持后,深入到安徽省的G县、L县、F县以及浙江省的L市、Y区等下辖的10个乡镇,20余个行政村,进村入户,进行调查,以较科学的方法取得比较充实的第一手资料,并据此分析当前乡村赌风蔓延的新趋势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不良影响。同时结合浙江省G村的实证调查资料,提出“文化治赌”的新思路,并总结归纳出可普遍应用推广的“文化治赌”的措施建议,以期全面推动乡村赌风治理工作。

作品图片

  • 乡村赌风的新趋势与文化治赌的新路径--来自皖浙农村的调查报告
  • 乡村赌风的新趋势与文化治赌的新路径--来自皖浙农村的调查报告
  • 乡村赌风的新趋势与文化治赌的新路径--来自皖浙农村的调查报告
  • 乡村赌风的新趋势与文化治赌的新路径--来自皖浙农村的调查报告
  • 乡村赌风的新趋势与文化治赌的新路径--来自皖浙农村的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和分析乡村赌风治理的现状与研究情况,并选取当前赌风较为盛行,而经济水平又有差异的皖浙农村作为调查样本,揭示当前乡村赌风蔓延的新特点及其危害性,以端正对赌风治理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通过两次驻浙江G村调查,归纳与总结该村赌风治理的具体措施与成效,分析、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文化治赌”的若干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有所裨益。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作品以系统、广泛地乡村实证调查为基础,其调查的广度和深度在目前国内同类研究中较为领先。 二、作品依据实证调查材料,系统清晰地揭示了当前乡村赌风蔓延的新特点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危害性,阐述了转型期治理乡村赌风的重要性。 三、通过总结浙江省G村以乡村文化建设推动赌风治理的实践经验,论证了“文化治赌”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提出了若干具有普适性的赌风治理的对策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客观、全面地把握当前乡村赌风的新趋势,总结与归纳乡村赌风治理的新路径,对于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构建与营造文明和谐的农村文化氛围,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社会的健康、和谐、快速地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社会亚文化现象,赌博不仅是种特殊的经济行为,而且以其特有的亚文化习俗的穿透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近几年来,伴随着农村社会转型,乡村赌博现象既有对传统赌博习俗的承袭,也表现出诸多转型期的社会特征:参与赌博活动的人员呈现大众化趋势;经营性、职业性的赌博活动,在大众化趋势的掩盖下有增无减;而在社会公众中存在对赌博危害的认识日趋淡化以至“合理化”的现象。 赌博是一种社会公害。乡村赌风蔓延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新型农民的培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 在乡村赌风治理的实践中,浙江省G村跳出了传统的法律、治安治理模式,认识到了法律治赌与“文化治赌”的辩证关系,通过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乡村赌风治理的新路子。 借鉴G村赌风治理经验,可以得出以下启示:重视赌风蔓延的危害,改变传统治理思路是治理的主导思想;加大文化设施投入,为治理赌风建立物质平台是治理的重要保障;培育农村特色文化,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是治理的重点内容;发挥广大村民主体作用,形成文化建设长效发展机制是治理的不竭动力。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关于皖浙农村赌博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获校“2008年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之“优秀调查报告”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Lei Kong. Gambling A Economic View[M].澳门传媒工作者协会出版社,2003. [2] 蔡志森.赌博与香港家庭研究[M].香港:突破机构,2002. [3] 董志权.赌博行为及其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4] 贺雪峰.新乡土中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刘京山等.中国向赌博说不[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6] 涂文学.近代中国社会控制系统与赌博之禁[J].社会学研究,1997(4). [7] 钟启华、赵立强. 从农村赌博现象看中国农村社会变迁[J].法治与社会,2006(2).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国内对农村社会问题的关注不断掀起高潮。作为当前我国农村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乡村赌博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从已有研究来看,理论界与学术界对农村赌博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因而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数不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事实描述性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呈现赌博现象,而非相关理论分析与学术性研究。如《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南方周末》等不同程度报道了农村赌博恶性事件,同时呼吁治理农村赌博问题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但对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较深层次的理论探索与现实的治理途径的分析却寥寥无几。 通过CNKI检索,2003年到2008年,从学术角度对赌博进行研究的文章总共有200余篇,其中对农村赌博进行研究的只有50余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在赌博违法犯罪研究的框架中分析农村赌博的类型、特点、原因、危害以及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治理的措施。例如,钟乐惠(2006)、陆淳秋(2006)等从遗传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对赌博的生物学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唐宇辉(2005)通过关注农村妇女这一群体的赌博行为,来揭示当前农村赌博问题的新特点与趋势;鲍晓会(2007)从农村赌博现象与娱乐观念的区别与联系出发,分析农村赌博观念特点,探讨当代农民的赌博娱乐观;马登杰(2005)从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农村赌博现象必须受到关注的必要性,以及加大预防与治理的迫切性等。 目前,海外关于中国农村赌博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则几乎是空白。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于一般意义的赌博问题研究较多,但对农村赌博的专项研究较为缺乏;对农村赌博现象的描述过于单一,缺乏翔实的实证材料。另外,针对“两高”关于赌博问题的《解释》出台后,乡村赌风呈现的新趋势尚没有专门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另外,对于乡村赌风蔓延的治理措施也大多局限于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释,虽有少数学者已把农村赌博治理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来研究,提出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但这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进行论述,没有实证材料加以证明文化治理手段的有效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