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与慈善意识培育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慈善事业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她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理论的规范、引导和支持,需要慈善价值观、慈善理念和慈善意识的普及。现代慈善理念包括平等互助、依法行善、企业公民、慈善无界、开拓创新等。慈善理念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就是要在全社会造成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减少冲突,调和矛盾,使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
详细介绍:
太原市慈善事业目前还处于起步状态,市民现代慈善理念缺乏,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缺位越位,民间慈善组织发育不良,慈善事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严重滞后等制约着太原慈善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通过积极营造有利于培育慈善意识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制度创新,强化慈善捐赠激励机制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提升组织的公信度,优化慈善资源配置,使其有效有序发展让网络将成为新的慈善重镇,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重视慈善积累等方式来发展慈善事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基于山西省太原市慈善现状,通过文献资料、调查问卷等方式从太原市慈善机构发展现状、太原市市民慈善意识、太原市市民慈善行为等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由点入面对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填补本身的知识空缺。同时,提高自己的社会时间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锻炼自己的胆量,更希望可以通过此次调查,对山西省的公益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随着市民素质的提高大家开始接受和认识慈善,但现代慈善理念还远未得到政府和市民的认可,人人关心、参与慈善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等方式从太原市慈善机构发展现状、太原市市民慈善意识、太原市市民慈善行为等三个维度对太原市慈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慈善现状的描述,由点及面归纳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中国慈善意识的培养及其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改善措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慈善事业是经济事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调节贫富差别的平衡器。通过市场实现收入的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实行收入的第二次分配;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个人出于自愿将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社会,乃是不可小觑的第三次收入分配。它有助于缩小两极分化,减弱“仇富”心理,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品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展慈善事业成为世界普遍公认的潮流。在中国,这股潮流更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转型和社会建设的全面提速,成为一种迫切的时代呼唤。目前,山西省慈善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来说是处于较低水平。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太原市慈善事业目前还处于起步状态,市民现代慈善理念缺乏,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缺位越位,民间慈善组织发育不良,慈善事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严重滞后等制约着太原慈善事业的发展。基于太原市慈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国慈善意识的培养及其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改善措施。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参赛作品 山西大学第十五届创“创新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 优秀奖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需要努力的方向——背景、意识、法制机制 [J],学海2007.3 2、单玉华:慈善意识相对弱化及其伦理成因,郑州大学2007.6 3、郑功成:构建和谐社会——郑功成教授演讲录 [B] 人民出版社 2005.3 4、杨振侠:慈善事业何时才能兴旺发达[J],检察日报2005年第5期 5、刘昶:时下社会慈善意识淡薄的历史和现实原因[J],文化学刊2007.5 7、李培林:慈善事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J].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1 8、 《2008年中国慈善报告》 9、 《2009年中国慈善报告》 10、周秋光,曾桂林: 慈善简史 [B] 人民出版社 2006-03-01

调查方式

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等方式从太原市慈善机构发展现状、太原市市民慈善意识、太原市市民慈善行为等三个维度对太原市慈善现状进行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慈善的内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最初是用“慈”来代表“爱”。《左传》有云:“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许慎的《说文解字》也解释道:“慈,爱也”。它尤指长辈对晚辈的爱抚,即所谓的“上爱下曰慈”。《国语·吴》中“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的“慈”即是此意。“慈”亦可用作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供养。如《礼记·内则》中说:“父母皆异宫,昧爽而朝,慈以旨甘”,此处的“慈”即是’爱敬进之”。“善 ”的本义是“吉祥、美好”,即《说文解字》中所解释的“善,吉也”。后引申为和善、亲善、友好,如《管子·心术下》中所说:“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即是此意。“慈善”二字合用,则是“仁慈”、“善良”、“富于同情心”的意思,如《北史·崔光传》中所讲:“光宽和慈善” 在“慈善”意义上的敬老爱幼、扶贫帮困已成为中国人民约定俗成的一种道德规范。目前中国学界对于慈善的概念出现很多的争议,根据受助对象的不同,目前对慈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慈善概念是指社会公众建立在自愿基础上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行为。狭义的慈善概念与英语中的charity相对应,指的是给穷人提供的帮助、救济和施舍,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概念。 广义的慈善概念是指建立在社会捐献经济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教授认为:“如果将时间与产品转移给没有利益关系的人或组织,那么,这种行为就被成为‘慈善’或‘博爱’。”广义的慈善概念与英语中的philanthropy相对应,指的是中文中的公益事业。公益是一种大慈善,资助的对象不仅有穷人,还有宗教、教育、科研、文化、环保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