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蚁族”蜗居城市动机分析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依据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访谈资料,对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城市动机的类型、结构及其阶段特征做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按照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对大学生选择就业城市动机进行分类,并将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就业城市动机变化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文章在结合理论分析的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详细介绍:
蚁族”蜗居城市动机分析报告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访谈资料,对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城市动机的类型、结构及其阶段特征做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按照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大学生选择就业城市动机可分为四类:即生理需要的动机(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轴心)、归属与爱需要动机(以“留在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圈里”为轴心)、尊重需要动机(以“认同感”为轴心)和自我实现需...(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此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采用访谈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全面了解“蚁族”选择在城市择业的动机,以心理学动机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探析“蚁族”选择在城市择业的动机。以往研究主要针对“蚁族”的生活状况等进行研究,而他们的内在需求却没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得以了解“蚁族”选择在城市择业的内在需求和机制,从而提出相应的“蚁族”发展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体现在大量访谈实证的基础上,采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相关心理学动机理论作为理论支持来展开讨论。“蚁族”作为一个新兴词汇正被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相关的调查研究具有前沿性和新颖性。目前相应的研究报告仍较为贫乏,只有国内学者廉思所带领的课题组进行的一系列关于“蚁族”生存状况的调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仍处于空白,而从动机角度研究“蚁族”城市就业,对规范引导“蚁族”合理就业意义重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在于提高社会对于“蚁族”的关注和认识。这一群体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未来,通过我们的研究报告,为解决“蚁族”问题提供有力的资料和参考意见,帮助并引导其更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其自身价值和追求,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品摘要

“蚁族”是对“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 在以往的研究中,廉思主持的课题组较为突出,其对蚁族群体生存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他们以行走记录、跟踪调查、深入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对“蚁族”的生活、工作、需求、对社会现象的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还对“蚁族”的身份认同、教育状况、社会公平、网络行为等进行深入分析,但是“蚁族”的内在需要很少被关注。 本研究以心理学理...(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吴克明“蚁族”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S1:16-17. 周军港,章望婧.对“蚁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2010. 姚朝华.“蚁族“就业之困及解决路径. 思想理论教育[J].2010,23. 韩莹,刘艳红,韩宁基于“蚁族”现象的建议与思考[J].2010,18:64-65.

调查方式

1.走访 2.问卷 3.现场采访 4.个别交谈 5.亲临实践 6.图片、照片 7.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本课题组了解到以往的此类研究有以下几点共性:第一, 研究都主要针对“蚁族”的外部世界的状况,而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却没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第二,以往研究大多是实证研究,质性的分析了蚁族的生存现状和产生原因,对于定量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比较比较欠缺,如对全国各地区“蚁族”的分布状况的统计,而且对“蚁族”状况的分析过于笼统概括。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