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失地农民的走访及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农民失地后的生活状况,了解当地相关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了解相关保障存在的问题等,进而提出完善杭州市及余杭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详细介绍:
本课题在杭州市过去几年处于大发展时期,建成区面积增加速度较快,对农村土地的需求量持续增长,造成城乡结合部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的大背景下,以杭州市余杭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失地农民的走访及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失地后的生活状况,了解杭州市出台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了解相关保障政策、制度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而提出完善杭州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整个课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分为三部分: (一)杭州市以及余杭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依次通过对国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四个层面的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分析归纳,从法学、行政管理学的角度对政策、制度进行解读,分析相关政策、制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研究。1、通过对失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重点了解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现状,以及杭州市余杭区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安置现状。2、通过问卷调查及访问、座谈的形式收集农民对土地被征收的满意程度、对政府征地安置补偿政策的满意程度以及失地农民在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问题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三)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研究。在上述两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提出如何完善杭州市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以期给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作品图片

  •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失地农民的走访及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农民失地后的生活状况,了解当地相关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了解相关保障存在的问题等,进而提出完善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 基本思路:1、对杭州市以及余杭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2、失地农民的现状研究。3、杭州市以及余杭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4、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该研究依次通过对国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四个层面的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当地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二)该研究在分析相关实证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享受到的保障方式以及失地农民的满意度。从而发现杭州市及余杭区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该研究的相关制度建议,是在当地现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行政与立法两个角度来提出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通过针对杭州市及余杭区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梳理、分析,发现当地相关制度的先进性,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二)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发现制度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完善措施。 (三)分析实际中失地农民享受到的安置方式的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议规避现有安置方式的不足。 (四)通过相应的政策建议,提高失地农民满意度服务。

作品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农村进一步向城市发展,政府大量征用土地已经成为一个必然。农民失去土地意味着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进而成为社会新增的弱势群体。关注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关注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成为关系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该文首先对相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进行梳理,并对杭州市及余杭区的相关政策进行了特征分析。其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失地农民现有安置方式、失地农民满意度,进而得出余杭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如何完善杭州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3月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1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张 燕:试论武汉城市圈建设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10,30(5):18-22. [2] 陈会广:被征地农民及其社会保障[J],中国土地科学,2009.2,23(2):75-80. [3] 鲍海君,吴次芳: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管理世界,2002.10;37-42. [4] 毛敏: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3,14(2):139-142. [5] 张抗:浙江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J],管理观察,2009.3:166. [6] 郭素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探究[J],中国土地专题报告,2009,8:40-42. [7] 王卫东等: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现状及立法保护[J],中国经贸导刊,2009,16:24.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资料收集、观察法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研究方面,解其斌、刘艳梅认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制度设计的标准是维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为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但保障水平很低,忽视了被征地农民的发展权问题。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也未形成有效的机制。农民社会保障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失地农民都不愿意参保。胡乃岩认为我国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具体的安置方式单一,补偿标准偏低,起不到保障作用和社会保障制度本身不够健全等问题。黄建认为我国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保障标准低,城乡分布不均衡、体系本身不够完善,土地补偿金分配和使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在完善失地农民对策方面,周清认为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设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构建政府主导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与多元化的医疗保障等体系);齐依南认为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晰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顾汉龙认为要加强制度链接,确保制度的完整实施;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农民利益与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民保障观念。 另外,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方面,王卫东、李贺英、赵世琪在《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现状及立法保护》中提出要修改《土地管理法》,建立健全土地补偿机制。具体包括:第一,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第二,尊重农民,导入市场机制。第三,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改变原来的货币安置。要制定《社会保障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还要积极实施《就业促进法》,建立健全就业扶持机制。 总而言之,研究中也各反应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相应的情况提出了解决措施。但是理论研究也必定存在着其局限性,如: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限于纯理论和经验研究范畴,实证分析比较薄弱。对失地农民及其利益保障现状的调研不足,缺乏第一手调研资料使得研究成果对现实状况的把握不够精确和深入,从而导致研究结论尤其是构建方案的可行性与说服力不强。要增加实地研究,还要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国际视野与经验借鉴。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