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本世纪以来苏轼词研究的定量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回望20世纪的苏词研究史,有不少学者对20世纪不同时期的苏词研究都作过很好的总结和评价,在苏词的研究史上,居功甚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本世纪以来的苏词研究状况,至今未得到全面的剖析和评价,有感于此,笔者以2001至2010十年间苏词研究的800余篇(部)成果作为观照点,探讨本世纪以来苏词研究的继承、拓展和新变。
详细介绍:
苏轼是宋代词坛的领袖人物,对于苏轼词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在百年苏词的研究史上,不断有学者对某一时段的苏词研究作出总结和反思,这是非常必要的,对研究现状的总结和反思是为了推进未来的苏词研究更好地发展。回望20世纪的苏词研究史,有不少学者对20世纪不同时期的苏词研究都作过很好的总结和评价,在苏词的研究史上,居功甚伟。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本世纪以来的苏词研究状况,至今未得到全面、深入的总结、剖析和评价,有感于此,笔者以2001至2010十年间苏词研究的800余篇(部)成果作为观照点,探讨本世纪以来苏词研究的继承、拓展和新变,进而探求本世纪苏词研究的方向及其进程。经笔者的深入研究,发现本世纪以来的苏词研究在“‘以诗为词’的深入探讨”、“名作研究的继续铺开”和“风格讨论的热点继承”三个方面体现了区别于20世纪苏词研究的明显特色,显示了苏词研究在新世纪的承传和创新。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1.对本世纪以来苏轼词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和评价。2.作出尽可能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骘3.力求寻绎出苏词研究在本世纪的承传和新变 撰写的基本思路:1.对本世纪以来苏轼词的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整理。2.对各类成果进行梳理、比照和学术史层面的审视。3.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作出冷静、细致的分析和评骘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本作品是在充分占有原始材料的基础上所展开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科学性。2.本作品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本作品的研究是基于大量的原始材料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所进行的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 1.本作品所采用研究策略和研究模式,可在其他词人的研究中加以应用。2.本作品所附录的《2001—2010年苏轼词研究论著目录汇编》可为学术界当前和今后的苏轼词研究提供便捷的信息检。 本作品的现实指导意义:1.本作品是学术界近十年以来对于苏轼词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的第一次归纳和梳理2.找出当今苏轼词诠释和研究的精品,为苏轼词在当今社会的传播和普及提供范本。

作品摘要

苏轼是宋代词坛的领袖人物,对于苏轼词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回望20世纪的苏词研究史,有不少学者对20世纪不同时期的苏词研究都作过很好的总结和评价,在苏词的研究史上,居功甚伟。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本世纪以来的苏词研究状况,至今未得到全面、深入的总结、剖析和评价,有感于此,笔者以2001至2010十年间苏词研究的800余篇(部)成果作为观照点,探讨本世纪以来苏词研究的继承、拓展和新变,进而探求本世纪苏词研究的方向及其进程。经笔者的深入研究,发现本世纪以来的苏词研究在“‘以诗为词’的深入探讨”、“名作研究的继续铺开”和“风格讨论的热点继承”三个方面体现了区别于20世纪苏词研究的明显特色,显示了苏词研究在新世纪的承传和创新。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的前期成果《本世纪以来苏词研究综论》一文已于2010年在省级刊物《文教资料》上发表。发表时间为2010年8月号(总第512期);刊物刊号为:CN32-1032/C

参考文献

本作品的完成是基于大量的前期调查工作和翔实的材料基础,具体材料目录详见附录:《2001—2010年苏轼词研究成果目录汇编》。

调查方式

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 1.刘尊明、王兆鹏:《本世纪东坡词研究的定量分析——词学研究定量分析之一》,《文学遗产》1999年第6期。 2.王水照:《走进“苏海”:苏轼研究的几点反思》,《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 3.朱靖华、饶学刚:《二十世纪苏东坡文学研究综述》,载《千古风流——东坡逝世九百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4.郭精锐:《关于苏轼词中的旷达和豪放问题》,《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 5.刘石:《苏轼词“正”“变”之争的是与非》,《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4期。 6.刘尊明、王兆鹏:《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湖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这些研究课题都是站在学术史的高度、以宏观的视野来鸟瞰和回顾苏轼词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以后所呈现的研究现状。应该说,这些研究都能够高屋建瓴,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史价值。 本作品的指导老师是当今学术界著名词学研究专家王兆鹏先生的博士研究生,追随王兆鹏先生多年,深得王先生真传,曾参与王先生“两宋词人丛考”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的研究,和王先生共同发表过《宋八家词人考略》(《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等多项词学研究成果。近年来,本文的指导老师一直在关注苏轼词的研究现状,对苏轼词研究的学术史有着较为深入的关注和较为全面的把握。 经过与指导老师的深入、反复探讨,对于本作品,我们形成了诸多共识。我们认为:与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的前沿研究相比,本作品的研究在思路、方法、手段等方面能够结合或融入最新的研究信息,站在整个苏轼词研究的学术史的高度来鸟瞰和考量本世纪以来十年间苏轼词研究的总体走向,指出其成就,分析其不足。虽然本作品就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而言,对前辈学者不无因袭,但从研究内容而言,本作品的研究是全新的,因为本世纪(21世纪)以来的苏词研究学术史,至今还没有人对其进行过研究和归纳。本作品在借鉴前贤同类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提炼,力求以更为全面的视角来对本世纪苏轼词研究的学术史进行观照,为学术界今后的苏轼词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