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人文经济数据在重大地质灾害预警指挥中的应用--以三峡库区71个村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研究在室内设计和野外试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套科学的人文经济数据指标体系。基于此,对三峡库区71个村展开了全面调研。然后,课题组建立了人文经济空间数据库,并将其集成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系统之中,实现了可视化的测量、快速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模块支持和基础数据服务。
详细介绍:
一、课题研究背景:人文经济是指尊重人的生命及其价值,以保障人的幸福和尊严为目的,协调效率与公平、技术与人性、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达到经济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本研究中的人文经济数据是指某一区域的建筑物、基础设施、地质灾害防治、土地资源等地质灾害承灾体信息。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已严重危害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典型地区,历来备受关注。2011年5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指出要“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人口实施避险搬迁,对迁建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影响重大的地质灾害体实施工程治理”。因此,从人文经济的角度研究地质灾害预警指挥工作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二、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组基于中国地质大学良好的学科背景,通过工程地质、地理信息空间系统、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交叉,按照室内设计――调研检验――指标修订――数据采集――指标完善的工作程序,对三峡库区秭归县——郭家坝镇——头道河村进行了三级试调研。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共设计出人文经济数据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45个三级指标和86个四级指标,形成了12个调查表,并将该调查表运用于全面调研之中。整个调研过程中课题组与约200名村干部进行了沟通,前后历时82天完成了71个库区村24725户居民住宅、275条管线等数据的采集工作和管理工作。 三、课题研究成果: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建立了二维人文经济空间数据库,开发出了相应的功能模块,实现了对人文经济数据的可视化查询、编辑、测量和统计分析。最终课题组将数据库集成到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系统之中,为其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和功能模块支持。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人文经济数据在重大地质灾害预警指挥中的作用及本课题的推广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应用性和示范性。

作品图片

  • 人文经济数据在重大地质灾害预警指挥中的应用--以三峡库区71个村为例
  • 人文经济数据在重大地质灾害预警指挥中的应用--以三峡库区71个村为例
  • 人文经济数据在重大地质灾害预警指挥中的应用--以三峡库区71个村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2011年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指出:“要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人口实施避险搬迁,对迁建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影响重大的地质灾害体实施工程治理”。人文经济数据是地质预警指挥系统的重要内容,可为预警指挥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和决策支持。 本课题以三峡库区为例,遵循指标设计——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库建设——数据应用的研究思路开展了相关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以大量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地质工程、地球信息科学、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开展研究工作。 新颖性:“人文经济指标”替代“承灾体”作为研究对象,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 应用性:数据采集指标已被应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点基础数据采集工作之中;建立的人文经济空间数据库也被应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系统之中。 示范性:人文经济数据指标的设计和应用可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域提供示范和借鉴。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丰富和拓展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的相关研究。对预警指挥的已有研究多集中于技术层面,本研究基于人文经济的角度,是对已有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2、为地质灾害重点区域人文经济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提供借鉴。本课题设计的指标体系和建成的空间数据库可直接应用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域的预警指挥工作之中。 3、完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系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系统正在建设之中,本研究成果可为其提供直接服务。

作品摘要

本团队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历时44天深入秭归——巴东县沿江两岸71个村进行了调研。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在室内设计和野外试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并完善人文经济数据调查指标,为数据采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全面开展试点区数据采集工作,并对采集到的人文经济数据进行管理。 3、建立人文经济空间数据库,并将其集成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系统之中,实现可视化的测量、快速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模块支持和基础数据支持。 4、在实证调查研究和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人文经济数据在现实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和作用。 本团队按照人文经济数据指标设计——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库建设——数据应用和作用的程序开展了研究。在实地调研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本团队认为人文经济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应用于现实的地质灾害预警指挥工作之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防灾预案的编制、现场指挥和灾情评估三个方面;二是应用于地质灾害风险的理论研究之中,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承灾体价值估算和易损性研究等提供详细、丰富的一手资料。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本本团队设计的人文经济数据指标已被应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域的基础数据采集工作之中; 2、本研究建设的人文经济空间数据库已被应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系统之中; 3、本课题“人文经济数据在重大地质灾害预警指挥中的应用”的开展受到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寅生,张业成,张春山,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地质力学学报,2004 [2]计会凤,蒋涛,张军.基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损失评估建库方法研究.遥感信息,2005 [3]常胜,曾克峰.恩施州地质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 [4]王非,华军.人文经济的价值思考.改革与战略,2006 [5]石菊松,石玲,吴树仁.滑坡风险评估的难点和进展.地质评论,2007 [6]张立明.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与区划研究.中南大学,2008 [7]张斌,姜瑜君,顾骏强等.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与精细量化模型研究.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2009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20世纪80年代,众多学者就灾害三要素(孕育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关系进行了研究,发展和完善了灾害学理论。1991年,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提出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灾害预防、减少、减轻和环境保护纲要方案与目标》,在规划的三项任第一项就是进行灾害评估。主要包括:总体上哪些自然灾害具有危害性;对每一种灾害威胁的地理分布和发生间隔及影响程度进行评价;估计评价最重要的人口和资源集中点的易灾性等。 王锋(1991)指出当前在灾害研究中对承灾体考察研究重视不够的偏向,进而论述了加强承灾体的研究对制定减灾对策、提高减灾活动的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张梁等(2000)对灾害体易损性评价时,应用了主要建筑物、结构类型、其他固定设备和建筑物内部财产;危险区内的人口数量、分布、质量;土地利用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 鹿爱莉,曹清华等(2003)根据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的性质和特点,探讨了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对项目需求程度和项目对社会效益与影响两方面选择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指标。并将地质灾害危险度指标分为: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度、资产分布密度、受灾体所处区位。 计会凤,蒋涛等(2005)研究了灾害损失评估数据库和模型的建立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合模型的数据组织结构、属性信息及编码。 石菊松,石玲等(2007)提出在滑坡风险评估中危险性分析是基础,易损性评估计算是关键,损失评估是核心,相应的技术难点也主要集中在这3个层次,其中损失评估或危害分析主要包括承灾体识别及价值估算,易损性的确定,因此损失评估的难点和进展主要在于承灾体的识别及价值估算和易损性的定量计算。完备的承灾体数据要求每一承灾体都有相应的属性数据,包括空间、时间特征信息和专题属性信息等。 张斌,姜瑜君等(2009)建立了针对自然灾害的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附加GIS的精细化土地类型,对承灾体脆弱性做了基于精细网格的量化模型研究。 小结 人文经济指标体系属地质灾害风险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同时也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指挥决策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研究成果较少。 综上所述,本选题一方面响应了国家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校的学科优势,体现了多学科间交叉合作,将相关知识成功运用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