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郑州市大学生“村官”发展实证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调研结合我国目前实施的“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以郑州市实施“大学生官计划”为背景,以郑州市大学生“村官”研究对象,对郑州市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现状、思想动机、发展规划等进行调查,通过大量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郑州市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构建大学生“村官”实施提出一系列长效机制构建思路,从而对有效发挥该群体的作用提出建议,以利于郑州市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后继实施和顺利发展。
详细介绍:
本调研结合我国目前实施的“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以郑州市实施“大学生官计划”为背景,以郑州市大学生“村官”研究对象,对郑州市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现状、思想动机、发展规划等进行调查,通过大量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郑州市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构建大学生“村官”实施提出一系列长效机制构建思路,从而对有效发挥该群体的作用提出建议,以利于郑州市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后继实施和顺利发展。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作品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等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从而为政府等有关部门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本作品通过大量实际调研,以详实的数据和资料反映出郑州市大学生村官的现状,针对问题,进一步论述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购建的思路和技术路线,从融入机制、教育培训机制、约束机制和退出机制方面探讨措施保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以及大学生就业的热点,本作品通过大量实际调研,搜集大量详实的数据和资料,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分析的方法对郑州市大学生“村官”实施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长效建设机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作品的意义在于: 1. 为政府等部门提供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2. 为政府培养选拔人才,加强基层管理,加速农村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3.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作品摘要

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在农村基层有一批热爱农村、志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青年人才队伍。大学生当村官,为农村输送了新鲜血液,增加了农村智力资源,农村逐渐会形成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这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型现代化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新生事物。本文针对郑州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经过调查研究,以详实的数据和资料,从数量、分布、 构成、工作环境、 队伍稳定等方面 ,反映出郑州市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调研和分析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机制、工作条件、工作内容和主要成就、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思想动态、村民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评价。 分析研究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论述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购建的思路和措施保障。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暂无

参考文献

[1]李包庚,黄斌,魏娜.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J].青年研究.2007 (9) [2] 栗振宇,彭墉.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9) [3]安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及其对策[M].农业经济,2007(6) [4]项绍禹, 岳三猛.80后大学生与大学生村官——以80后的行为及心理特点为据探讨大学生村官发展[J].中国外资.2008(12) [5]吕书良. 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J]-中国农村观察 2008(3) [6]吕洪良 ,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 (1) [7] 胡跃高. 争做新型村官建设和谐新村--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8] [9] [10]段小力. 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公共选择视角[J].江西农业学报 2008(10)。 [9] 温铁军.大学生“村官”背后的政策背景与工作建议[N].人民日报,2009-01—20. [10]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2009中国大学生“村官”[M].中国农业出版社. [11]孙健。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M].中国农业出版社. [12]刘邵成.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经验与思想变化调查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 [13]钱建国,宋朝阳.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N].中国青年报.2006--044)8(2)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人员介绍 个人交谈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大学生“村官”计划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已经纳入国家政权建设范畴,成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和国家政权制度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课题,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村干部这一新生事物的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李包庚等认为,实行“大学生村官”的意义是深远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的人才结构,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拓宽培养选拔干部的新途径,有利于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时,通过分析浙江省慈溪市“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对“大学生村官”政策予以制度化、法律化、实行更多优惠政策等建议。刘唐宇等认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级组织任职,对于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村官的出现有其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在对大学生村官的推拉力和优劣势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安勇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误区,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岳三猛等则从大学生村官心理状况的实证视角,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80后大学生所体现的行为特点以及心理特征必然会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带来重要的影响,综合调查结果,以河南省安阳林州市原康镇的大学生村官为例来阐述行为心理特征对政策实施的影响。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