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昆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与融入问题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通过研究调查了解昆明市流动儿童的现状,包括受学校状况、家庭情况、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状况、自我意识和角色认同等方面,为在流动儿童小学开展的社工小组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便于深入有效的帮助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
详细介绍:
本文通过对昆明市五所流动儿童小学为期四个月的问卷调查,用调查得来的数据逐步分析了昆明市流动儿童所面临的经济、家庭、校园环境以及心理状况,根据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从微观、中观、外层、宏观各个系统剖析了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困难的原因,最后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由于专业的原因使我们和流动儿童接触较多,我们想从社工的一些专业视角,利用社工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去发现流动儿童社会融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去更好的帮助他们社会融入。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文章中所出现的大部分数据都是我们一个个小学逐步走访做问卷调查统计出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我们在每一次的活动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我们发现的问题,并把它归入到文章里。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章中所出现的数据都是我们的组员一个个统计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真实代表性,可以很客观的反应出昆明市流动儿童所面临的现状。最后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品摘要

本文通过对昆明市五所流动儿童小学为期四个月的问卷调查,用调查得来的数据逐步分析了昆明市流动儿童所面临的经济、家庭、校园环境以及心理状况,根据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从微观、中观、外层、宏观各个系统剖析了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困难的原因,最后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云南财经大学“挑战杯”大赛获得校级金奖

参考文献

[1] 崔丽娟、丁沁男、程亮. 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特点、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报 2009(10) [2] 陈小善. 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特点分析[M]. 成功教育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4) [3] 李文君、曾森. 流动儿童接受城市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 武工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学报 2010(11) [4] 李棉管. 2009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和展望[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10(5) [5] 陆士桢.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2008,P61-62 [6] 彭小霞.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之现状与原因分析[J].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学报 2010(5) [7] 王和平. 问题、原因与对策——论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报 2010(11) [8] 云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Z]/news/system/2011/05/09/012482141.shtml [9] [10] 张广济. 生活方式与社会融入关系的社会学解读[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43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情景再现发、文献研究法、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的研究得出的对策多数是从资源角度,从教育公平角度提出的,实际上流动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资源的配置只是流动儿童发展中的外部客观条件,因此很多研究对于目前流动儿童的发展的可行性不是马上就可以见效的。本研究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但是解决的路径是微观的,也就是如何在资源没有办法即刻改变的状况下,帮助流动儿童适应目前的生活环境,避免从留守儿童身份到流动儿童身份的双困局面,进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