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河南省农户农业投入与收益的调查研究——基于河南省部分地区252户农民家庭实际调查的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河南省部分地区的农户进行实地访问。问卷内容包括农户农业投入与收益,非农业投入与收益以及消费支出等。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农户投入与收益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详细介绍:
本小组成员通过对河南省河南省周口、商丘、漯河、新乡、许昌,信阳,南阳等地的农村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汇总,我们发现目前很多农户入不敷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非均衡地流向东南沿海地区。

作品图片

  • 河南省农户农业投入与收益的调查研究——基于河南省部分地区252户农民家庭实际调查的分析
  • 河南省农户农业投入与收益的调查研究——基于河南省部分地区252户农民家庭实际调查的分析
  • 河南省农户农业投入与收益的调查研究——基于河南省部分地区252户农民家庭实际调查的分析
  • 河南省农户农业投入与收益的调查研究——基于河南省部分地区252户农民家庭实际调查的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探索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流的原因,了解农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我们成立了调查组,对河南省部分地区农村家庭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农户农业各项投入与农业收益的现实状况,并以统计学的视角对通过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以期为我省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此次调查对农民的各项农业生产投入与收益情况、非农业生产投入与收益情况及去年的各项消费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对调查所得一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分析后我们发现河南省农村生产结构及农民的收入来源状况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此外,作品当中对农村务农主要劳动力年龄组成与农业收益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思想独特新颖,或许能为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的农业政策导致农民贫困,这种贫困目前依然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正视这个现实。 农村劳动力长期大规模外流,使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变得模糊起来。目前一些地区正通过逐步开放农民工在中小城市的落户来缓解城乡人口大流动对经济的冲击。但是我们认为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增加农村的吸引力,缩小城乡差距,留住建设和发展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才是长远治本之策。

作品摘要

我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系和会计学院的几个同学组成了调查队“蒲之队”,于2010年暑期深入河南省周口、商丘、漯河、新乡、许昌,信阳,南阳等地农村,走访了250多个家庭,发放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农村农民家庭农业投入与收益进行了实地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并因此造成长期以来农村务农劳动力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农户种植业收益与农户劳...(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符想花:《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应用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3.《人口学与计划生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年1-6期 4. 《年龄构成与人口老龄化》,陕西日报2000年7月18日第5版 5. 杨三军、沈翀、李钧德:《十年后谁来种田》,经济参考报 6. 茆诗松、周纪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2 7...(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自1984年至今,我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城镇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最基本的动因就是经济原因,即农村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生活质量差。中央十分关心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三农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几乎家喻户晓的话题,有关文献汗牛充栋,提出的方略也很多,国家和地方各级管理部门有关...(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