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原经济区人口聚集与分布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中原城市群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目前有关中原城市群问题的研究,非常丰富,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但是有关中原城市群人口状况及其发展战略的研究,还涉及不多,更缺乏系统性。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找到一条适合中原城市群人口发展的道路。为中原城市群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从而促进中原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详细介绍:
根据中原城市群不同地区的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分析评价法对中原城市群各县市的人口现状进行了科学系统地评价;运用多层次因素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各县市的人口集聚和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据此预测中原城市群未来人口的数量与分布。 在全国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中,中原城市群属于国家重要的人口核心集聚区之一,随着中原经济区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原城市群作为核心区域具有辐射整个区域的重任,落实中原城市群的人口基础数据,对中原城市群的人口与发展有准确全面的了解是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前提性和基础性工作。 这项工作科学界定了中原城市群的人口发展功能区,明确了不同城市的人口和经济的功能定位,勾画了中原城市群内部各地市人口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蓝图,并研究提出了与人口发展建设相配套的人口政策奠定基础。中原城市群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对科学系统地评价中原城市群的承载力以及开发潜力,制定出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与集聚的政策,提高河南的城镇化水平,促进中原地区人口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图片

  • 中原经济区人口聚集与分布研究
  • 中原经济区人口聚集与分布研究
  • 中原经济区人口聚集与分布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中原城市群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找到一条适合中原城市群人口发展的道路。 根据中原城市群不同地区的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分析评价法对中原城市群各县市的人口现状进行了科学系统地评价;运用多层次因素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各县市的人口集聚和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据此预测中原城市群未来人口的数量与分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该项工作数据主要来源于08-¬¬¬¬¬0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与调查年鉴,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人口统计学方法,是经济学、统计学、人口学、社会学及地理学的交叉学科综合研究项目;分析过程中我们试图构建人口集聚动力机制模型;在指标分析中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多因素指标综合分析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项工作科学界定了中原城市群的人口发展功能区,明确了不同城市的人口和经济的功能定位,勾画了中原城市群内部各地市人口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蓝图,并研究提出了与人口发展建设相配套的人口政策奠定基础。中原城市群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对科学系统地评价中原城市群的承载力以及开发潜力,制定出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与集聚的政策,提高河南的城镇化水平,促进中原地区人口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第一章通过中原城市群人口总量、自然增长率、城市化水平及人口素质等指标反映人口现状;通过人口密度、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区域聚集现状及城市人口等级等指标反映人口变动特征及所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利用GDP及人均GDP、财政的收支水平、三次产业现状来反映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通过人口经济弹性系数及经济人口密度表明中原城市群还有很大的人口扩容空间;通过医疗指标中的万人拥有医疗机构数、万人拥有医生数,教育指标中的万人中大学生人数,交通指标中的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每万人拥有各种车辆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等指标来说明中原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第三章运用WWC(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和LCC(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指标来反映中原城市群的资源状况及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第四章通过案例法说明人口集聚的作用;借助人口迁移流动推拉力模型分析影响人口集聚与分布的因素;运用人口预测模型测算出2020年中原城市群人口数量。第五章通过前面四章对中原城市群各个方面的分析,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有利于中原城市群人口发展趋向于合理化的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2011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孟宪臣.河南人口发展功能区战略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11 (2)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3)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组.人口因素对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2010.5 (4)2000-2010年河南统计年鉴.2009年调查年鉴.2009年城市统计年鉴 (5)段成荣.人口迁移研究:原理与方法.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1 (6)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7)郝虹生,刘金塘,高凌.人口分析与市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5 (8)王春兰.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 (9)吴瑞君.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0 (10)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1)左学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8 (12)高汝熹,罗守贵.2006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6 (13)高汝熹,吴晓隽.上海大都市圈结构与功能体系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3 (14)建设部课题组.完善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15)温勇,尹勤.人口统计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

调查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有关城市群人口与发展的规划很早以前就在国外被提出及实施,早在1937年,英国政府就成立“巴罗委员会”,1942年委员会遵循“调查—分析—规划方案”的方法开始编制伦敦规划,1944年完成轮廓性规划报告,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规划。到50年代末,在离伦敦市中心50公里的半径内建成8个被称为伦敦新城的卫星城。建设8个卫星城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过于集中、住房条件恶化、工业发展用地紧缺等问题,目标是:既能生活又能工作,内部平衡和自给自足。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伦敦于1994年又重新做规划,规划实施至今。 为落实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关于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司组成了由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同志任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集中了包括十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300多位专家学者,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对科学发展观、人口发展态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重大关系等3个分课题及其42个子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和专题研究论证,形成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及环渤海城市群都已经作了未来10年的城市群发展规划,人口发展战略都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国内其他城市群也都在积极进行对未来5到10年城市群规模进行规划以达到使城市群经济与资源配置达到更加合理的目的。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