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融入研究—以萧山坎山镇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其生存状况堪忧。本课题以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融入度作为切入点,视角新颖。从当地人和新生代农民工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获取当地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看法及新生代农民工在当地的生活感受。通过对比,使数据分析更加真实可靠。本课题还辅之以深入访谈形式,对新生代农民工有一个从面到点,由浅入深的定性研究过程。调查报告提出的相应对策,可供相关部门作为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详细介绍: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其生存状况堪忧。本课题以社会热点作为研究主题,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成果以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融入度作为切入点,视角新颖。选取的杭州萧山区坎山镇是新生代农民工集聚的地方,保证了调查对象的代表性。调查的群体分别锁定为当地人和新生代农民工,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获取当地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看法及新生代农民工在当地的生活感受。通过对比,使数据分析更加真实可靠。本课题还辅之以深入访谈形式,弥补了定量研究深度不够的缺憾,对新生代农民工有一个从面到点、由浅入深的定性研究过程。调查报告提出的相应对策,可供相关部门作为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品图片

  • 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融入研究—以萧山坎山镇为例
  • 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融入研究—以萧山坎山镇为例
  • 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融入研究—以萧山坎山镇为例
  • 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融入研究—以萧山坎山镇为例
  • 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融入研究—以萧山坎山镇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一是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寻找一个路径。二是缓和城乡居民矛盾,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两难困境。三是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对策。 基本思路: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选取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融入度作为切入点。其次,在萧山市坎山镇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融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问卷分析,找到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融入的深层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城市化是人类最重要的文明现象之一,小城镇化是城市化的主体,这是城市化的普遍规律。而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每个城市都希望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应地,我们忽略了小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其吸引力,吸纳新生代农民工扎根小城镇,才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真正出路。该项调查,从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等不同侧面作深入的探讨,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漂泊者的困境提供了借鉴。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不仅在于个人的努力,他们在深层次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障碍,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克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途径将沿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规律而逐步实现,即从融入小城镇开始。中国的大城市已形成了各种“城市病”,而众多小城镇正处于上升期,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同时生活成本低、人情味浓,更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本调查报告将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品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已代替其父辈成为城镇的新建设者,国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选择萧山坎山镇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融入调查,发现他们在融入小城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度缺失,待遇差;被剥夺和认同危机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漂泊无依;新生代农民工入乡不随俗,造成和当地人的隔阂。由此提出推进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对策: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让他们把根留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新生代农民工高枕无忧;建立覆盖农民工的住房保障体系,让新生代农民工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就业和培训环境,让新生代农民工劳有所成;积极创造条件,消除隔阂,让新生代农民工“乐不思蜀”。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已发表在《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郑凌云,易善策.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东口•资源与环境.2007(1):1-5. 2. 许传新,许若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实证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7(5):39-44. 3. 蔡志刚.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初探[J].理论探索.2010(2):91-93. 4. 王艳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5):38-41. 5. 魏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66-69. 6. 刘传江.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挑战与市民化[J].人口研究.2010(2):34-39. 7.王春光.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的认识[J]. 人口研究.2010(2):31-34. 8.朱宝树.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人口城镇化新问题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56-65.

调查方式

本调查由指导教师带队,集体组织到萧山坎山镇实践,通过走访相关单位、居民区等,以抽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并辅之以深度访谈,调查过程中采用了摄像和拍照等手段,记录了调查过程。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外专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从多个角度切入,法裔美国学者克雷夫科尔(H.S.Creveeoeur)在1782年提出了“熔炉论”理论。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著名学者帕克(R.E.Park)提出了“社会同化”理论。王春光(2001)揭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由于认同目标和实现可能之间的矛盾,极易使他们的社会认同趋向于“内卷化”的建构。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存在问题的有:辜胜阻,郑凌云,易善策(2007)指出在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被“边缘化”,遭受经济贡献与利益分享上的失衡。夏丽霞,高君(2009)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进城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社会保障的缺失而严重受阻。 新生代农民工进了城,是否就在心理、生活、工作等方面融入了城市,王春光(2010)从社会心理、日常生活行动和制度等3个层面,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状况概括为“半城市化”现象或问题。魏晨(2007)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缺陷与制度壁垒消解了他们对城市的向往,造成马赛克似的嵌入现象。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其最终目标是成为城市的永久定居者,获得身份的认同。有学者从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角度进行研究,并提出破解之道。刘传江(2004)教授指出人们的认识、政府的政策、相关的制度和农民工自身的素质方面,共同导致了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和缓慢的市民化进程。蔡志刚(2010)认为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消除就业与用工制度上的差异,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城乡居民的互动。王艳华(2007)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在深层次的市民化进程中存在障碍,需要政府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克服。卢国显(2006)从农民工与市民、市民社会的距离的角度分析了非正式制度、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水平、空间隔离等主要因素影响农民工的市民化。学者韩长赋(2007)在《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一书中,提出构建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 综而述之,绝大多数专家学者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忽略了小城镇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课题组成员认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对策既要符合国情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小城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流向小城镇,重塑小城镇在城市化中的主体地位,才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诸多问题的可行之道。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