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文山州富宁县跨境民族婚姻调查——以田蓬镇、木央镇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作品主要对近年来文山州富宁县沿边境民族地区的中越跨境民族婚姻进行了全面地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对这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所引发的边境社会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而较为细致地分析与探讨。作品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一、富宁县跨境民族婚姻现状;二、富宁县跨境民族婚姻的影响;三、富宁县跨境民族婚姻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四、对策与建议;五、附 录
详细介绍:
本作品主要对近年来文山州富宁县沿边境民族地区的中越跨境民族婚姻进行了全面地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对这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所引发的边境社会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而较为细致地分析与探讨。 作品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一、富宁县跨境民族婚姻现状。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富宁县跨境民族的情况以及自民国以来到2011年2月份富宁县境内,特别是富宁县边境两个乡镇的边民同越南边民进行跨境民族婚姻的概况。 二、富宁县跨境民族婚姻的影响。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富宁县两个边境乡镇的边民同越南边民进行跨境民族婚姻的原因以及用实例来说明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因为“剩男“过多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并且还对当地家庭和睦、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富宁县跨境民族婚姻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该部分主要分析了因为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给当地、给边疆地区造成的社会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因跨境民族婚姻而产生的恶性经济链条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二)偷渡式的跨境民族婚姻形式产生的社会问题与治安问题;(三)异族通婚,言语不通产生的问题;(四)落户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五)重婚现象可能引起的诱发性社会矛盾;(六)影响计划生育政策在该地区的顺利实施;(七)边疆的稳定与安全受到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该部分主要针对当地跨境民族婚姻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五、附录。该部分附录了四个村委会的跨境民族婚姻人员名单及其在中方的家人的名单等信息,还有四十幅笔者一路调查所经之地的具有代表性的照片。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该作品主要是根据近两三年以来笔者关注、亲自调查或者从亲戚朋友、同学那里了解到的所有有关文山州富宁县境内的两个边境乡镇,田蓬镇、木央镇的边民同越南边民进行跨境民族婚姻的情况写成。除此外,还有笔者近两三年来对这种特殊婚姻在当地所产生的反响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的汇总。希望通过此来引起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士的关注,以期共同解决因这种特殊社会现象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从而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以及相关数据均是笔者亲临实地调查抑或从当地的亲朋好友那里所得,而其中绝大数的内容和数据是笔者近两三年来对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进行资料收集、汇总而得。其中文中所提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是近几年来笔者亲眼所见和亲身体会到的。本作品所选择的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所涉及的相关内容都是非常特殊的,并且在笔者之前,还没人对该地区的跨境民族婚姻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过。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种特殊的社会婚姻形式构造起来的特殊社会群体所产生的不利于边疆地区稳定与发展的社会问题已经渐渐凸现出来,并且还使得当地在人口管理方面也出现了问题。所以本作品具有以下作用:1、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边防安全政策以及人口管理规划提供参考数据和相关对策与建议;2、对促进云南省“桥头堡”战略在当地的顺利实施以及边境发展具有现实而积极的作用。

作品摘要

富宁县和越南直接接壤的乡镇有两个,一是田蓬镇、一是木央镇,国境线长70多公里,而富宁县境内的跨境民族婚姻绝大多数就集中在这两个乡镇。富宁县境内的跨境民族婚姻在民国时期就有文献记载,不过那时的跨境婚姻的数量不是很多。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婚姻现象出现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6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是新世纪到现今。特别是新世纪以后,这种婚姻现象更是十分普遍。这种婚姻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剩男过多的社会问题,但是也随之产生了许多不利于当地社会稳定的问题。并且,田蓬镇、木央镇处于两国(中国—越南)三省(云南—广西—越南河江)交界地带,田蓬镇还是正在建设中的对越进行贸易交流的国家一类田蓬镇小学引口岸。因此,作为云南东方通往越南的小堡垒,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桥头堡”战略建设全局。所以对涉及到该地区安全与稳定因素的跨境民族婚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实为必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该作品于2011年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开展的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该作品于2011年5月29日,由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文明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学生联合会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青春彩云南·动感地带杯”第六届云南高校青年学术科技节终审决赛决赛参赛作品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1、该作品的第一部分概述中的富宁县跨境民族婚姻1990年以前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是笔者引用于《富宁县民族志》之上; 2、田蓬镇跨境婚姻涉及越方人员总数系笔者从田蓬镇边防派出所所长蔡大中那里调查而得,木央镇所涉及越方人员人数系笔者走访调查汇总所得。 3、作品中还引用了李娟、谷家荣两位学者对于鉴定越方女性地位的专有名词; 4、附录中的四个村委会的跨境民族婚姻家庭名单统计表系作者在调查过程中根据四个村委会的村支书、村主任、副主任提供的信息还有自己新调查到的信息汇总编制而成; 5、四十幅图片中的木央镇行政图、田蓬镇行政图系笔者从富宁县政务网上收录,有些图片的相关注释是笔者在走访调查的村子的村情介绍碑上摘抄; 6、其余所涉及信息资料均系笔者亲自走访调查所得。

调查方式

1、走访 2、现场采访 3、人员介绍 4、个别交谈 5、亲临实践 6、图片、照片 7、书报刊物 8、统计报表 9、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内研究中越边境跨境民族婚姻的人士主要集中于广西,其中以罗柳宁、龙耀、李娟、罗文青等人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罗柳宁女士的科研项目“跨国婚姻与中越边境社会稳定研究”系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边疆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撰写出《中越跨国婚姻研究现状及研究设想》一文。这篇文章为中越跨境民族婚姻这一专题的研究以及发展趋势作了相应的探索,也为我们深入地研究中越跨境民族婚姻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和构想。可以说,广西方面在对中越跨境民族婚姻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开拓出了许多可以深入研究的领域,也为广西边境因跨境民族婚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然而,云南对于中越跨境民族婚姻这一社会现象所给予的关注和研究还比较有限。其中谷家荣博士的博士后流动项目《滇越跨境民族跨国流动与社会稳定》中对中越边境金水河村的傣族跨境民族婚姻作了相应的调查研究,但是没有对跨境民族婚姻进行深入而翔实地调查研究;郑宇博士和杨红巧女士则以跨国婚姻关系与边疆民族社会变迁的视角研究了中越边境村子红岩寨的跨境民族婚姻情况。除此外,云南方面涉及到有关云南边境跨境民族婚姻的相关研究确实很有限,或者说还在等待着出炉。这说明云南在跨境民族婚姻研究方面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与研究领域。 广西方面对广西边境跨境民族婚姻研究的民族对象主要集中在对壮族、京族跨境民族婚姻的研究上,对其他民族间的跨境民族婚姻问题论及较少。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并且大部分少数民族都世代居住在边疆地区。这样,使得云南同越南边民间的跨境民族婚姻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了多种民族间的跨境民族婚姻情况。其民族构成情况就比较复杂,内容也十分丰富,其中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也相对。 就以笔者的作品内容情况为例,云南仅富宁县下辖的两个边境乡镇,田蓬镇和木央镇的边民和越南边民通婚的民族构成成份就有多种形式。其和越南边民各民族通婚的成份就出现了汉苗通婚、苗苗通婚、彝彝通婚、瑶瑶通婚、汉族和越族通婚等多种通婚形式。 并且,田蓬镇、木央镇还具有处在两国(中国——越南)—三省(云南——广西——越南河江)交汇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