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农村建设中河南农民宗教信仰现状研究及心理学思考——以河南省汝阳县汝南村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新农村建设中河南农民宗教信仰现状研究及心理学思考—以河南省汝阳县汝南村为例》是对近年来我国宗教热现象的深入思考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汝南村为例对新农村建设中河南农民宗教信仰问题进行了社会调研。并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对调查数据进行了专业分析,并根据心理学相关研究探讨了农村宗教信仰的心理学原因。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角度对农民宗教信仰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有利于更科学、客观的看待农村宗教信仰问题。
详细介绍: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汝阳县汝南村农民宗教信仰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宗教类别、文化程度结构、信教原因等五方面调查分析,初步了解当前河南省农村宗教信仰现状,从心理学角度初步解释宗教在农村被接纳的原因,最后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宗教信仰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发挥宗教信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研究目的: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把握...(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心理学知识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宗教的特点和问题,有利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对农村宗教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发挥宗教在促进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积极作用。 基本思路: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范围是河南省汝南村。确定调研内容和方法之后进行调查实践,利用心理学专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得出调研结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目前针对我国农民宗教信仰的研究比较多,但是把研究结果与心理学知识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本作品的创新点就是在对河南省某个自然村的全体农民进行实地调查后,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所得数据结果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更科学的看待新时期农村宗教问题。我们的研究范围是洛阳市汝阳县汝南村,调查具有针对性,因此根据心理学研究和调查结果提出的相关建议和意见就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从信教和非信教人员两个角度对洛阳市某农村农民的宗教信仰问题进行调查,更科学、更全面。从调查结果可以获得最新的农村宗教信仰的现状,并发现新时期农村宗教信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从而更具有针对性的对洛阳市的新农村建设提出更有效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将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从心理学角度看待农村宗教。有利于引导从新的视角看农村宗教信仰,正确对待农村宗教发展问题,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作品摘要

摘要:通过对汝南村农民宗教信仰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宗教类别、文化程度结构、信教原因等五方面的调查分析,初步了解当前河南省农村宗教信仰现状,并从心理学角度初步解释宗教在农村被接纳的原因,最后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宗教信仰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发挥宗教信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文章的主要框架如下: 1.前言 2.文献综述 3.研究方法 4.结果与分析 5.从心...(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续庆慧,杨新生.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宗教问题研究——山西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J].长治学院报,2009,(4),8 -10. [2]玛丽•乔•梅多,理查德•德•卡霍.宗教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2. [3]王文忠.从心理学角度看宗教与社会和谐[J].学者沙龙,2...(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调查主要采用自编问卷方式。问卷包括:基本信息、信教人员答题部分、非信教人员答题部分。信教人员只在信教人员答题部分作答;非信教人员在非信教人员答题部分作答。在汝南村进行走访,对本村村民随机发放问卷。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从心理学角度对宗教的研究综述: 2007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文忠,在一篇名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宗教与社会和谐》的文章中提到:心理学会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研究宗教的各种教义、仪式和活动,揭示其实际的作用和影响,形成一种开放的理论,并用它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并等待进一步的证据的证明和证伪,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精神的昌盛,心理学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宗教心理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