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当代大学生“手机瘾”调研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手机持有率现已达到99%,当下手机瘾正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影响。本作品针对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现象进行了调查,最后发现大学生存在沉迷手机网络手机小说课堂玩手机等现状,我们通过分析大学生产生手机瘾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手机问题向政府等管理部门以及大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使得当代大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拥有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
详细介绍:
当代大学生“手机瘾”调研报告 摘要: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手机持有率达到了99%,而当下“手机瘾”正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发展、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着严重不良影响。本作品针对大学生现在不正当使用手机的现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在统计汇总调查结果后发现当代大学生主要存在沉迷手机不良网络,手机上网时间长,热衷手机看小说,玩游戏,课堂玩手机等不良...(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课题通过调查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现状,旨在了解手机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心理及思维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并为其摆脱手机瘾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并为高校解决有关问题提供一定依据。 基本思路:发现大学生的手机瘾现象并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指出现状并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针对现状从高校、教育管理部门、手机运营商、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作品通过问卷调查全面的走访等方式进行调查,并查阅大量图书及网络资料,咨询校内多名知名教授得出结论,使得数据及论点真实可信。 先进性:作品在当前手机在大学普遍流行的背景下展开,对大学生的手机上网、课堂及课余时间使用手机及其对手机的依赖情况调研,更能反映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更贴切。 独特之处:作品选题新颖,调查问题从学生的切实情况入手具有针对性,对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社会接班人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不合理使用已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本作品通过调查研究,旨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瘾的现状及其不良影响,引起大学生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过度使用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目的。

作品摘要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手机持有率达到了99%,而当下“手机瘾”正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发展、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着严重不良影响。本作品针对大学生现在不正当使用手机的现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在统计汇总调查结果后发现当代大学生主要存在沉迷手机不良网络,手机上网时间长,热衷手机看小说,玩游戏,课堂玩手机等不良现状,在全面调查统计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挑战杯大赛中获院级三等奖 2010年河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决赛中获校级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江剑伟. 当代大学生媒介消费行为统计分析. [J] .华东华东船舶工业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卷第3期 [2] 王佳煌.《试论手机社会学》(讲译稿)2003.4.14 [3] 张欢华.《世界进入手机时代?》[J]《社会》.1998.6,第10—11页 [4] 张跃进.《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建设》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 [...(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查阅资料 统计报表 文件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本作品只针对国内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而国内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此问题的调研甚少,而且本作品侧重于大学生不合理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旨在调查手机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思维等的负面影响,而国内其他组织及个人对手机的调研与本作品侧重点不同,且针对性不强,没有对手机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作全面系统地整理和概述,且没有提出多方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