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陕南陕北传统民居特点比较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陕南、陕北从地形上分属秦岭南麓山系和黄土高原,从水系上分属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研究陕南的石板房和陕北的窑洞,我们不但可以从中梳理出陕南陕北民居的历史发展脉络,还可以发现凝聚其中的传统民居文化的基本精神——长江文明(巫文化)和黄河文明的不同反映。
详细介绍:
中国民居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经过连续数千年的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载体,所包含的内涵更是博大精深。置身于中华审美文化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民居的历史发展,追寻民居美学思想的源头与流变,我们就不难发现陕西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作用。不管是陕北黄土高原上古朴大方的拱顶型窑洞,还是陕南秦岭脚下清新秀丽的平顶石板房,民居在地址选择、样式结构、设计思路方面表现出来的审美追求,经过漫长的岁月,在这块土地上孕育、萌生,从幼稚走向成熟。 陕南、陕北从地形上分属秦岭南麓山系和黄土高原,从水系上分属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研究陕南的石板房和陕北的窑洞,我们不但可以从中梳理出陕南陕北民居的历史发展脉络,还可以发现凝聚其中的传统民居文化的基本精神——长江文明(巫文化)和黄河文明的不同反映。

作品图片

  • 陕南陕北传统民居特点比较调查报告
  • 陕南陕北传统民居特点比较调查报告
  • 陕南陕北传统民居特点比较调查报告
  • 陕南陕北传统民居特点比较调查报告
  • 陕南陕北传统民居特点比较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调查目的是通过陕北陕南民居建筑特点的对比,从文化区域、历史发展、建筑特点提出两者的异同点。从而揭示出陕北文化属于黄河文化,陕南剪纸属于长江文化----巫文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调查主要采取田间调查法、对比法、问卷法和归纳法,有很强的科学性;所采用的数据大都是第一手资料,列举的数据都是权威刊物或权威网络公开发表的数据;独特之处在于以安康、汉中地区民居建筑为主的陕南民居建筑藏在深山无人知,需要开发而且是原生态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意义是通过对陕南民居建筑特点的初次发掘,了解陕南民居建筑对汉中、安康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所起的作用,丰富陕南的历史建筑文化资源。通过和陕北民居建筑进行对比,以此提高陕南民居建筑的知名度;现实指导意义是通过提高陕南民居建筑的知名度和在陕西民居建筑范围内的艺术地位,为陕南的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安康市创建省级旅游城市提供艺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作品摘要

陕西省是一个艺术大省,在民居建筑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色,特别是陕北窑洞历史悠久、风格古朴,孕育了中国红色革命。但陕南民居建筑除——石板房却不为世人所知,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缺漏,从历史发源、建筑特点、地域文化的角度正确认识陕北陕南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发掘陕北陕南民居建筑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进而提高陕北和陕南民居建筑的艺术地位。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①《汉书•地理志下》2008.05 ②《陕北窑洞民居》2009.07 ③《民间住宅建筑—园楼窑洞四合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1 ④《土窑洞调查报告之二---山西黄土窑洞》 (正版)中国窑洞2008.06 ⑤《羌庸之脊,势重紫阳——陕南紫阳山地建筑形态探述》祁今燕《西北美术》1997.04 ⑥《在紫阳追寻紫阳余韵》陈团结《西部大开发》2002.12

调查方式

√走访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陕北民居建筑有很多人研究,无用细说。研究陕南民居建筑的也有,但其研究只局限在陕南紫阳或者汉中的区域研究,研究对象是陕南民居的装饰物品,还没涉及到陕北陕南民居建筑特点的对比研究。陈团结的《在紫阳追寻紫阳余韵》主要调查紫阳民居建筑和本地文化民俗的关系。本调查报告主要涉及的是陕北陕南民居建筑的特点对比以及背后反映的文化背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巫文化)。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