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执行障碍及对策研究分析报告--基于全省六个试点乡镇的田野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为了解我省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情况,课题组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先后深入到6个首批试点乡镇、发放共计300份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处理,总结出了我省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工作中所面临的障碍,并针对每项障碍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措施,以期促进河南省新农保政策的健全与完善,为新农保由点及面地推广以及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
详细介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为响应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号召,河南省于2009年12月划定了21个县(市、区)作为新农保第一批试点,拉开了新农保政策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的序幕。为了解我省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情况,课题组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先后深入到6个首批试点乡镇、发放共计300份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处理,分析总结出了我省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工作中所面临的障碍,并针对每项障碍分别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措施,以期促进河南省新农保政策的健全与完善,为新农保政策由点及面地推广以及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

作品图片

  •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执行障碍及对策研究分析报告--基于全省六个试点乡镇的田野调查
  •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执行障碍及对策研究分析报告--基于全省六个试点乡镇的田野调查
  •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执行障碍及对策研究分析报告--基于全省六个试点乡镇的田野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针对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及农村养老需求的迫切性,课题组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实施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简称“新农保”)执行障碍的分析,对现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总体评价,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省新农保的发展目标和宏观思路,为河南省新农保制度体系的建立和顺利推行提供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研究方法上,本课题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目前针对河南省新农保试行情况的实地调研较少,课题组的调研走在了河南省的前列。 2、研究角度上,本课题将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执行情况为切入点,不同于以往单纯的从社会保障学角度研究该问题。 3、研究理念上,本课题以民生时代的背景特征为依托,探究转型期我国政府治理模式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确立的内在关系,寻找和谐社会构建的“拐点”。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河南省首批21个县(市、区)的试点工作于2010年1月全面启动,新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能否顺利运转,如何与其他政策相互衔接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此,我们以河南省的部分试点为例,通过对试点新农保政策实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新农保政策实施的制约性因素,并提出若干政策和建议,以推动河南省新农保政策的健全与完善,为新农保制度体系的推广以及最终形成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基础。

作品摘要

2010年10月11日,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首批试点工作总结暨第二批试点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是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逐步代替传统的土地保障,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课题组对河南省6个首批试点乡镇中300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农保政策的试行取得了开拓性进展,农民的参保积极性有较大提高,参保率明显上升。但是,由于河南整体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地区传统养老理念依旧浓厚、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以把握、新农保政策执行配套机制尚未完善等因素的制约,阻碍了新农保政策的执行。课题组建议,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拓展农民的收入渠道,逐步强化新农保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进而提升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信任度和参保的积极性,为新农保政策的全面推行扫清障碍,早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3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吴连霞.新农保政策改进机制研究[J].前沿,2011,2. [3] 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9). [6] 陈佳贵、王延中.2010年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让人人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绿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 林宪斋、赵保佑.2010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8] 杨翠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9] 陶纪坤.“旧农保”与“新农保”方案对比研究[J].兰州学刊,2010,6.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人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关于新农保政策的理论研究。 (1)旧农保与新农保的对比分析 陶纪坤(2010)认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既要充分利用过去实施“旧农保”所积累的成熟经验,又要在过去“旧农保”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新农保”方案在制度设计上比“旧农保”有较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优势体现在制度模式的创新、政府公共财政投入责任的强化、制度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基金管理与监督的加强。不足体现在资金筹集上对地方政府间的职责没有明确界定,统筹层级较低,基金保值增值困难,新农保会出现“逆向”调节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新农保还不能完全解决部分农民的“短视行为”。 (2)财政补贴对新农保政策的影响分析 邓大松、薛惠元(2010)运用2008年全国人口、财政等方面的数据,对现行制度框架下的新农保财政补助数额进行了测算,他们的研究表明,中央财政有能力承担新农保财政补助,中西部贫困地区地方财政筹资难,需要重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合理划分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责任。。 2、新农保政策执行及效果研究。 针对具体试点地区的执行情况,也有一些学者做了相应实证分析。姜作培等(2010)以江苏南通市为例,提出为了实现南通市新农保基本全覆盖,以人为本是核心,扩大政府投入是支撑条件,强化行政推动是关键所在。 苏东海(2010)以宁夏新农保试点县为例,提出在宁夏试点地区存在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新农保政策宣传不到位、新农保政策表述不明晰、养老保险关系无法异地转移接续、基础养老金标准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偏低等问题。 针对新农保政策推行的总体评估,邬家峰(2011)认为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是一个基于农村特定社会政治生态,农民与国家进行有效互动,并做出理性选择的过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对于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态度和行为取向,从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对新农保政策做出的预期评估。而造成农民对新农保政策预期评估不高的逻辑因素在于,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难以对政策信息做出有效解读;基层干部公信力的下降,难以对村庄进行有效动员;新农保政策内在激励机制的缺失,无法对农民形成有效刺激。这一切都导致了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预期评估不高,进而表现出观望的态度和低档次参保的行为倾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