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西安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针对大都市中个体生存成本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下降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调查组采取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对西安市居民展开调查。调查中调查组发现西安市居民尤其是对医疗、住房、教育三方面的满意度最为低下等。该文针对这些现象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了导致这些现象的产生和制约因素存在的深层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调查组从政府、社会、个人等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详细介绍:
在近年来西安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城市发展日益朝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道路的情况下,针对大都市中个体生存成本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下降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调查组采取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对西安市居民展开调查。调查中调查组发现西安市居民尤其是对医疗、住房、教育三方面的满意度最为低下,其次为交通、就业、餐饮等;并且发现了每个方面中制约居民生活提高的关键性因素。该文针对这些现象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了导致这些现象的产生和制约因素存在的深层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调查组从政府、社会、个人等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政府在提高西安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提供参考。

作品图片

  • 西安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 西安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 西安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 西安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 西安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对新时期西安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西安市民生工程的建设、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以生活满意度为主题,以居民在生活中对住房、医疗、教育和交通等方面的满意度为切入点,探寻制约居民生活满意度提高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调查问卷设计独特新颖,内容详实全面;调查选取了生活中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几大核心方面,重点突出;此外,问卷、访谈、文献等多种调查方式的有机结合,使调查获得的信息详实而准确。 2、调查组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在各种类型的居民区、工地等区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了真实有效的数据,并采用科学客观的处理方法,运用SPSS等专业性的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报告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活满意度角度出发,调查分析西安市居民当前的主观幸福感,真实地展现了当前西安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现阶段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并科学地分析探讨了制约居民生活满意度提高的关键性因素。这为政府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提供了参考等。 此外,该报告获得有关政府部门的鉴定认可,具有较强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作品摘要

在近年来西安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城市发展日益朝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道路的情况下,针对大都市中个体生存成本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下降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课题组采取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对西安市居民展开调查。调查中课题组发现西安市居民尤其是对医疗、住房、教育三方面的满意度最为低下,其次为交通、就业、餐饮等;并且发现了每个方面中制约居民生活提高的关键性因素。该文针对这些现象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了导致这些现象的产生和制约因素存在的深层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课题组从政府、社会、个人等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政府在提高西安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提供参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评定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评定时间:2010年12月25日; 评定结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王斌、王永辉、史宏斌等同学于10月16日—11月21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社区、千户村、西八里村、瓦胡同、中共陕西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地进行了题为《西安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的社会调研活动。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和典型访谈。调查内容涉及居民对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其撰写的调查报告“西安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真是地反映了当前西安市居民生活状况,所得的调查结论对解决西安市民生工程等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中共陕西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0年12月25日接收“易识”调查团队并对调查报告“西安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给予了肯定评价。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国内外研究概述 1.1国外研究概述 国外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兴起。在过去的60 年里, 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描述性研究 这一阶段研究者主要在资源分类和人口统计项目对各类人群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简单的测量,描述并比较了其生活满意度水平。 (2)理论构建 在理论构建阶段,由于角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观点。概括来说,主要有六种:状态理论;人格理论;判断理论;目标理论;活动理论,;动力平衡理论。 (3)实证性研究 该阶段重点是测量生活满意度,分析探讨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 1.2国内研究概述 我国关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晚,研究相对比较薄弱。 国内早期关于生活满意度研究主要是对国外相关研究历程及成果的介绍,这其中包括主观幸福感定义的界定、生活满意度的心理机制的探讨及相关研究、跨文化研究的成果。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国内研究者们针对我国的现状做了一些本土化的实证研究。 国内近年关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通过幸福感指标体系的设置来丰富其研究内容。其中影响比较大的研究有:奚恺元对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的研究(奚恺元, 2005)。袁岳担纲的零点研究咨询公司关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连续五年的年度报告(袁岳等)、邢占军负责的对中国城乡居民主观幸福的研究。邢占军、叶南客等(2008)对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指标模型的建构。陈世平、乐国安(2001)通过对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满意度主要体现在对当前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工作或职业, 经济状况、自身健康、住房条件、休闲娱乐和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 他们的研究深化了公众、媒体和个人对于幸福的全面理解,推动了学术界在主观幸福感领域的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也直接成为一些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城市科学规划中的决策参考。但总体而言,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侧重理论方法的探讨研究;某一特定群体的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以及特定地点和特定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的影响等,鲜见系统性、全面性的实证调查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