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南宁市大学生艾滋病KAP调查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采用配额抽样方式从南宁市10所高校抽取500名在校大学生,以自填式问卷开展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严格的整理和审核后,用SPSS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并辅以个案访谈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层次低、意向弱、途经单一等结论,同时提出从国家制度层面、学校行动层面和个体生活层面着手,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整合有效资源,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防艾宣传教育模式。
详细介绍:
艾滋病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大学生也日益受到威胁,广西是全国受艾滋病伤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目前针对大学生防艾尤其是从人文社会科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还不够。因此,项目组提出了对南宁市大学生艾滋病KAP开展一次系统深入研究的计划。 通过前期的文献研究、访谈、试调查等前期探索,对研究的目的、内容、时间安排以及相关的概念和范围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南宁市大学生艾滋病KAP状况中发现问题、探讨对策,这是也本研究主要想回答的问题。 从大学生严重的防艾形势这一社会事实出发,假设大学生行为与其认知有某种相关关系,对研究所涉及的概念,特别是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核心概念操作化和量化的基础上,结合KAP行为干预理论设计了调查问卷《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及相关行为和态度访问表》。 采用配额抽样按性别、年级、生活背景、专业背景等分类变量从南宁市十所高校抽取500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严格的整理和审核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同时也结合个案深度访谈和有关文献进行综合探讨。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常识有了解,但缺乏防艾现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不同分类变量对大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和不同的相关关系;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单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功能缺乏;大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成为防艾先锋和主力军等。另外,结合当前国家、学校、社区和家庭在大学生防艾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对应的对策建议,倡导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整合有效资源,建立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防艾教育模式。 笔者认为,整个研究过程遵守了社会学研究规范和步骤,得出的相关结论和观点可信可行,初步达到了研究预期目标。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大学生艾滋病KAP相关关系,验证并丰富了行为干预理论,探讨提出了大学生防艾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实践上,调查中一系列的防艾宣传教育,帮助了大学生防艾知识、社会责任感和风险意识上的提升;相关的调查结果和对策建议如果能引起关注,也将有助于我国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防艾事业的进步。

作品图片

  • 南宁市大学生艾滋病KAP调查研究
  • 南宁市大学生艾滋病KAP调查研究
  • 南宁市大学生艾滋病KAP调查研究
  • 南宁市大学生艾滋病KAP调查研究
  • 南宁市大学生艾滋病KAP调查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呈现大学生艾滋病KAP现状,提高人们对大学生防艾重要性、特殊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综合各种资料分析问题,对假设做出理论阐释;结合所学专业研究对策,为大学生防艾提供有用参考。 思路:根据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等前期探索,得出本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问卷资料定量研究的同时,结合访谈和有关文献综合分析;在此述基础上,引入社会工作的视角和方法技巧,提出针对大学生防艾宣传教育的具体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第一,选题的重要性——艾滋病不断蔓延,大学生成为高危人群,其中广西是艾滋病重灾区,然而相关的,特别是针对大学生防艾的研究却不够。 第二,研究方法、过程的客观性及其结果的真实性——作品的形成严格遵守了社会学的研究程序和规范,研究力求客观真实又顾全深度和广度。 第三,社会工作视阈下社会工作防艾方法和大学生防艾整合模式的独特性和启发性——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自我觉醒的体现。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摸清事实,揭示问题,引起关注——研究所反映的真实状况,揭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防艾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第二,资料分析,探讨解释,提供参考——有关结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尝试性解释可为政府和其他有关组织有针对性地制定大学生防艾宣传教育措施提供有用参考。 第三,社工视阈,资源整合,启发实践——不仅能提升大学生防艾宣传教育效果,也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自身的本土化进程。

作品摘要

基于了解不同类别大学生艾滋病KAP基本状况、从KAP行为干预理论视角探析问题和对策、为大学生科学防艾提供参考等研究目的,采用配额抽样从南宁市10所高校抽取500名在校大学生,以自填式问卷开展调查。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并辅以个案访谈资料进行综合探讨,得出了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层次低、意向弱、途经单一,不同大学生艾滋病KAP状况存在差异性和相关性,大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成为社会防艾的先锋队和生力军等研究结论。同时,也提出从国家制度层面、学校行动层面和个体生活层面着手,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整合有效资源,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防艾宣传教育模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作品系“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关于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状况的研究-以南宁市高校为例”(2009年立项,项目编号091059327)成果,另有两篇论文《社会工作运用于大学生防艾》、《新形势下大学生防艾模式的整合初探》作为辅助和延伸(已发表)。 2.2010年09月14日作品初稿参加广西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项目结题,经专家提问、答辩和成果验收,项目被评为“良好”,获荣誉证书。 3.2010年10月15日,作品初稿发表在中国社会学网,链接为:。作品主要针对初稿在文献回顾、方法介绍、综合分析及对策建议方面的不足,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从而提高了学术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黄丽玲,张琴,陈怀忠. 南宁市3所高校一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2003年第11期. 2.孙志凤,王婧,冒荣,曲铭峰,张红霞.1874名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问题认识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18卷01期. 3.冯福,林志文,朱庆.海口市青年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 2007年第07卷第10期. 4.王利兵,叶良均.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8期. 5.聂少萍,沈彬.广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年第6期. 6.厉晓玲,于风江,吕媛,易尚辉.长沙市某大学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9年03期. 7.董邕辉,阮青,刘玄华,陈晖.广西3市5 471名高中学生性行为及艾滋病认知现状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09年10月第15卷第5期.

调查方式

主要采用的调查方式有:图片、照片/书报刊物/个别交谈/亲临实践/统计报表/人员介绍/现场采访/自发/走访/问卷/文件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近年政府关注度的持续增强,我国学术界对艾滋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取得不少成绩,并且部分成果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和防治艾滋病的重要参考,有着重要意义。比如有,桂希恩教授的《我所知道的艾滋病》(2003.1)、景军教授的“泰坦尼克定律”(2006.5)、向德平教授的《挑战与应对:艾滋病防治专题研究》(2009.11)等。 尽管上述一些社会学和人类学调查研究为我们了解和分析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起了很大作用,但毕竟是数量不多。此外,笔者还认为,虽然国内一些较为著名的研究都着重探讨了艾滋病在我国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产生的不同影响,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这些研究往往涉及多个群体和阶层,或者是对某个群体的整体性研究,较少从某一高同质性群体内部开展系统研究,使得相关对策的针对性受到影响。 大学生就是一个高同质性的群体。尽管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艾滋KAP的研究比较多,但系统深入的很少,比如在知网、万方等网站检索的:黄丽玲等《南宁市3所高校一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以及行为的调查》(2003.11),冯福等《海口市青年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2008.10),王利兵等《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2009.3)等,尽管它们对局部地区大学生防艾有一些参考价值,但其研究的内容、范围和深度都还不够,要为整个大学生群体防艾宣传教育提供参考尚有难度。而且久而久之,相当一部分研究也变得千篇一律,所设计的KAP问卷也大同小异,对新形势下相关状况的解释和说明也缺乏说服力。根据景军教授,这样的不足主要是因为研究者缺乏对目标群体的分类讨论和定性分析,缺乏从深入访谈中获取资料来丰富定量分析中得出的有关结论。 不管如何,已有的研究毕竟是建立在过去社会事实基础之上,而艾滋病的流行状况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以往即使有过与项目类似的研究,相对于当前的状况也变得过时。曾有研究得出“社会地位低下者比社会地位较高者表现出来更多的艾滋病恐惧心理和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排斥态度”,而在几年后的大学生中又是怎样的情况,值得我们研究。并且,大学生防艾领域现有政策法规是否健全、落实状况以及如何完善等等,都值得研究探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