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道路通向城市: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以陕西省兴隆乡钵鱼寨村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在对钵鱼寨村进行具体考察分析时,我们以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和村里实际建设情况作为切入点,科学客观的分析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情况。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该村已经确立将来发展方向,面对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笔者也给出了一定的指导建议。
- 详细介绍:
- 新农村建设因是“三农”问题的一部分,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对钵鱼寨村进行具体考察分析时,我们以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和村里实际建设情况作为切入点,科学客观的分析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情况。总体来说,该村在乡政府等上级单位的支持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针对该村村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有计划、分步骤的推进了全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广大农民在建设...(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为了更好的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加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我们选取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钵鱼寨村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通过实际走访调查,我们对“十一五”规划以来钵鱼寨村的建设成果以及制约该村继续发展的因素都进行了详尽的了解;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和群众意见,经过团队多次讨论,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调查研究以钵鱼寨村为目标,较为全面的反映了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覆盖了钵鱼寨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笔者认为本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切实的深入农村,通过群众走访及社会调查,全面客观的掌握了钵鱼寨村在新农村建设上的整体情况,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调查研究以钵鱼寨村为目标,较为全面的反映了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覆盖了钵鱼寨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笔者认为本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切实的深入农村,通过群众走访及社会调查,全面客观的掌握了钵鱼寨村在新农村建设上的整体情况,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作品摘要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我们团队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乡钵鱼寨村为主体调查对象,通过走访调研、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钵鱼寨村新农村建设中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郑新立.《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6(1):11-15; [2]杨金深.《城乡经济统筹理论与策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9; [3]易宏军.《构建中国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9); [4]申文清.《正确处理六个关系促进新农村科学建设》[J].河南农业,2010(3):50; [...(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关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背景,在学术界的认识基本上是统一的,大多数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城乡差别较大,城乡的简单结构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三农”问题非常突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支持工业的历史任务已基本完成,中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新阶段,完全有能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通过对比各方面的研究认识,我们发现在具体的一些环节国内还是存在着一些较大的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