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羌族碉楼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以理县桃坪羌寨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该项目以探索羌族碉楼的历史意义及发现其现代价值为出发点,主要以四川桃坪羌碉为调研对象,将实地考察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着重论述了羌族碉楼这一羌民族的历史丰碑,并以此走进羌民族和羌族文化。
详细介绍:
本项目,主要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在对羌族碉楼的历史由来、修建、类别、功能、建筑启示等方面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羌民族文化风俗等,探讨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并立足当代社会形势和发展状况,对新时代羌族碉楼的历史文化价值、审美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和旅游价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论述。既扎根于实际,又有理论支撑;既吸收总结,同时也积极探索创新。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写作目的:羌族碉楼反映和见证了羌族的历史文化,是羌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对羌碉的历史探索,使人们对羌民族的了解更仔细和更深化。而羌碉各方面的特点,在现代依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影响。 基本思路:以“边总结边探索,边吸收边创新”为思路核心,注重对语文学科以及相关知识的利用,旨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强调羌族碉楼在现代社会下的社会文化价值。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课题不仅着力于羌碉本身的价值,更注重羌碉对现代文化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价值取向的导向和启示。在研究方式上,我们不仅采用传统的查阅已有文献资料的方法,更结合对当地羌民的实地访问和研究人员的实地考察,在资料和信息的收集等方面较以往的研究更为全面和真实。并以最具代表性的桃坪羌寨为例,进行对羌碉的全面性的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的角度说,对于碉楼本身而言,对其起源、分类、功能等方面在历史上的具体情况的探索和研究无疑是走进这个建筑和民族的一个重要途径。从现实角度说,羌民族的碉楼是世界建筑和文化一部分。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探索这一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我们走进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民族。关注他们、了解他们,从而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作品摘要

羌族碉楼的起源、分类、功能、构造表现出的羌族民族特色及对于现代建筑的一些启示都含有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尤其是碉楼中的代表——桃坪羌碉。经过了5.12大地震后,仍然完整地屹立在川西大地上,这对于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羌族碉楼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以理县桃坪羌寨为例》属于科研立项,申请并成功。 2010年12月内江师范学院 发表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增刊) 中图分类号:K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85(2010)S2—0055—02

参考文献

[1]陈蜀玉.羌族文化[M].西南交通大学,2008. [2]张犇.羌族白石装饰表现形式的地域性分析[J].装饰,2007(3):88-89. [3]徐平.文化的适应和变迁——四川羌村调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羌族词典编委会.羌族词典[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 [5]鞠斐.论羌族民艺地域性设计的人文价值[J].艺术理论,2009(6):216-218+31. [6]刘波.试析藏羌古碉的综合文化价值[J].西藏大学学报,2007(4):58-62. [7]彭代明,唐广莉.论羌族碉楼建筑美感的形成因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6):51-53. [8]马宁,钱永平.羌族碉楼的建造及其文化解析[J].西华大学学报,2006(3):20-23. [9]陈然,向东,李雪梅.羌族碉楼文化的传承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以四川羌区碉楼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1-14+31.

调查方式

走访、现场采访、个别交谈、图片、书报刊物、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羌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而羌族碉楼作为此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更由此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注视,众多的专家学者将研究的领域指向了碉楼,这部“石头的史书”。在茂县还成立有专门的羌文学社。其中的典型代表桃坪羌碉是当今世界唯一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堡。因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吸引了众多研究爱好者对其进行参观、考察和访问。在此过程中,对于羌碉的认识也得到了扩展,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表现为:1、羌族及碉楼的综合研究,成果为:成蜀玉主编:《羌族文化》、李鸣著作《碉楼与仪化平——羌族习惯法德田野调查》、徐平著作《文化的适应与变迁——四川羌村调查》、何永斌著作《西川羌族特殊载体档案史料研究》及两部首次的羌族古籍著作《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羌族卷》和《羌族释比经典》等;2、羌族碉楼的建筑及其文化方面研究,成果为:徐学书和喇明英的论文《羌族传统建筑抗震技术及其传承研究》、马宁和钱永平的论文《羌族碉楼的建造及其文化解析》、张弘论文《羌族民居建筑及其文化研究》、刘波论文《试论藏羌古碉的类别及其文化价值》等:3:有关桃坪羌碉的研究,成果为:邓鸿成和肖瑜的论文《远古的辉煌——桃坪羌寨调研》、尹浩英文章《永驻心灵的丰碑——浅谈桃坪羌碉》等;4:近年来较多的有关汶川大地震后羌族文化遗产保护的论述,成果为:邓延良著作《羌笛悠悠——大地震后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雍承鑫论文《从汶川大地震看羌族碉楼的抗震性能》等。而在众多的研究中对于羌族碉楼于历史的考察和对当今的价值则是较少的。因此对于羌民族的碉楼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地,以利于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方面和其对于我们的现代价值。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