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微博问政的规范化研究--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的思考
小类:
法律
简介:
作品以微博问政为对象,以规范化为视角,以50个微博问政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了民众的态度和参与情况,并访谈了有代表性的参与者和旁观者,论证了微博问政规范化的必要性、正当性和可行性,提出立法建议,推动武汉市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实现微博问政和网络公众参与规范化的地方实践。并就此主题向提出政策建议。作品直面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挑战,以推动立法为目标,创新社会管理,科学性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详细介绍:
微博问政及其带来的网络公众参与热潮,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规范化保护微博问政是推动网络时代的公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路径。 作品以微博问政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化为研究视角,以50个微博问政的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了民众对微博问政的态度和参与情况,并访谈了有代表性的参与者和旁观者,论证了微博问政规范化的必要性、正当性和可行性,针对性的提出了立法建议,明确了立法应当坚持的原则和精神,并设计了具体的制度,促进微博问政规范化的实践,为立法者提供了意见和指引。 除提出了开放性的立法建议,本研究还力主推动微博问政规范化保护的地方实践,拟定了《武汉市促进公众利用网络参与公共事务办法》,向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并获得采纳,切实推动该市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实现微博问政和网络公众参与规范化的地方实践。 本研究直面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挑战,以推动立法规范化微博问政为核心目标,研究完成了立法所需的基础性工作,所提立法建议获立法机关采纳并已纳入立法调研计划,切实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了法治发展。并就微博问政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向党和国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并受到重视。阶段性成果分别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河南社会科学》和《东方法学》;作品获得了x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成果获著名宪法学家秦前红教授、张千帆教授鉴定和推荐,并获20余位来自武汉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的青年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评鉴、批评和诊断,科学性显著,应用价值和前景广阔。

作品图片

  • 微博问政的规范化研究--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的思考
  • 微博问政的规范化研究--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的思考
  • 微博问政的规范化研究--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的思考
  • 微博问政的规范化研究--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的思考
  • 微博问政的规范化研究--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的思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微博问政给社会管理和民主建设提出了新问题,也带来了新机遇。作品以微博问政为对象,以规范化为视角,以50个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了民众的意见和态度,分析了微博问政兴起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论证了规范化的必要性、正当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政策建议受到重视,针对性的提出立法建议并获采纳,推动微博问政和网络公众参与规范化的实践,促进网络时代的公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以微博问政为研究对象,直面新事物、新问题、新挑战。 2、视角创新:首创并独创性的以规范化为视角,论证规范化的背景、必要性、正当性和可行性,指出具体路径,并提出政策建议和立法建议。 3、领域创新:从微博问政的视角探究网络时代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4、综合运用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 5、拟定立法建议并获采纳;给党和国家提出政策建议并受重视。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整理了50个微博问政典型案例,解析社会现象。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微博问政规范化的民意基础。 3、论证微博问政规范化的必要性、正当性和可行性,指出具体路径,供立法者参考,以推动立法。 4、拟定《武汉市促进公众利用网络参与公共事务办法》立法建议并获采纳,推动法治实践。 5、就微博问政带来的挑战给党和国家提出了政策建议并受到重视。 6、促进公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作品摘要

网络时代,微博问政成为了公众参与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它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成为法学家关注的热点,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难题。微博问政存在天然缺陷,规范化不足又导致了一些问题。民众期待利用微博表达意见、传递声音,但对这种形式却存有很多隐忧。通过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报告探究了微博问政规范化的必要性、正当性基础和可行性。规范化微博问政,既是其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公众参与、发展民主政治、控制政府权力、保障言论自由是微博问政规范化的目标和任务。报告基于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的结果,指出了规范化微博问政的具体路径,明确了立法应当坚持的原则和精神,并设计了具体制度,以促进公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阶段性成果《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发表于《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2、阶段性成果《微博问政的规范化保护需求——基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视角》发表于《东方法学》2011年第4期。 3、阶段性成果《网络公众参与与中国法治发展的路径——以微博问政带来的思考和挑战为例》参加中国法学会“社会管理创新法治论坛”征文(尚在评审阶段)。 4、成果获第五届xx大学“xx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八届xx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5、获得著名宪法学家秦前红、张千帆教授的鉴定和推荐。在主题研讨研讨会暨调查报告诊断会上,获得来自武汉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26位青年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评鉴、批评和诊断。

参考文献

1、蔡定剑主编:《国外公众参与立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蔡定剑主编:《公众参与:风险社会的制度建设》,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王锡锌:《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4、姜明安:《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 5、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研究中心刊物:《公众参与观察》。 6、公众参与网。 7、杨梅菊:《微博元年:围观的力量》,载《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12月17日第9版。 8、任城琦:《“微博问政”新在哪里?》,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3月14日。 9、谢建伟:《微博问政:进展与困惑》,载《人民日报》2011年3月29日。

调查方式

1、开展典型案例分析,整理和分析了50个典型案例。2、问卷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个样本,分别寄送和发放了问卷。3、半结构访谈,电话、邮件和当面访谈参与者、推动者和旁观者。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当下理论界对微博问政的研究 (1)法学领域的研究: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正在逐步进入法学家的视野。现有成果主要集中在:a微博问政兴起的原因。成果如黎福羽:《“微博问政”的表现及发展》,载《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第13期。b微博问政的发展趋势。成果如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载《领导科学》2010年第23期。c微博问政的在民意传递方面展现的力量和作用。多以评论、报道的形式出现在报刊、网络和电视媒介上,例如杨梅菊:《微博元年:围观的力量》,载《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12月17日第9版。 (2)其他学科的研究:其他学科对微博问政的研究成果涉及面较广。包括从社会公共领域视角关怀微博问政,微博问政带来的社会变化,带来的媒体创新和发展,将微博问政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思考等。 2、当下理论界对(网络)公众参与的理论研究: 公众参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革新过程中热门的语词,成果集中在:比较法视角研究公众参与;实证法视角探求公众参与的实践;地方实验;个案分析等。网络公众参与作为新现象,理论界关注较少。常见分析包括网络平台成为公众参与重要途径的原因,网络给公众参与带来的制度变革,网络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主要成果包括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王锡锌教授的著作《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已故的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主持的公众参与比较和实证研究项目,其成果包括《公众参与 : 欧洲的制度和经验》,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等。 3、微博问政的规范化研究 微博问政的规范化研究是本课题的研究视角,是本研究的首创性、独创性、原创性所在。目前理论界几乎没有关于此问题的研究结论。关于此问题的基础性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社会主义民主、参与式民主和公众参与理论。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的研究成果较多,包括参与式民主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及其地位,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和操作等。 (2)关于公民网络权的思考。网络权不被我国的宪法和法律确认,实践中对其保护也相当不足。一般通过宪法上关于言论自由的保障、关于公民监督权的保障和人权保障的概括性规范等解释网络权利的现象和问题。 (3)民主制度和民意传递机制。民意是影响政治极为重要的因子。公法学界较为关注民意的形成、汇集、表达机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